标签:
网络语言 |
网络语言在学生作文中使用算错字、病句吗?
邓敏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精练、优雅和丰盈,世所公认。网络时代,网络语言逐渐在语言的空间里占得了一席之地,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甚至从网络上走进了现实生活,走进了菁菁校园,在学生当中流行。甚至,网络语言 “入侵”了学生作文。浙江省某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提供的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每个班级几乎都存在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的情况,且主要集中在高一、高二和初中的高年级。平均在50名中学生当中,受网络影响特别深的就有3至5人。并且,不少班级有近半个班的同学都或多或少使用过网络语言写作文。下面是中学生作文里的两段话:
“我只是一只菜鸟(初上网的人,这里指新生),一晃三年,已是高三的大虾(能够熟练上网的人,这里指老生)了。在我的主页(这里指生活)上找不到‘欢乐’。铺天盖地的练习,折腾得我毫无办法。我真想趴在桌上Zzzz……(睡觉),或给自己设置隔火墙(防病毒的程序。这里指不做练习的思想),让练习远离我。真羡慕高一的菜鸟,他们可以在操场某个聊天室,畅谈自己。7456(气死我了)…… ”
“寒假里,一直住校的GG(哥哥)回来,‘偶(我)’非常‘稀饭’(喜欢)。他还给偶买了不少好东西,‘酱紫’(这样子),偶就答应GG陪他的恐龙GF(女友)去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
相信,很多人若看了没加注释的这些文字都会不知所云,因为网络语言到处是谐音字(包括字母、数字)和隐密性、零散化的语句,这些字句在不懂网语的语文教师眼里,就是一堆错字、病句。现搜集、整理、归类如下:
1、文英相杂
“一个男生,居然为了一块钱和女生吵起来,FT(晕)!”
小学生的习作里的一段话是,“昨天,JJ(姐姐)带着她的青蛙BF(男友)来家吃饭,JJ的BF不断的向我妈妈PMP(拍马屁)。”
2、文数相杂
“偶就稀饭酱紫说话,酱紫84粉Q粉Q的末?泥为虾米94扑通_?”这句典型的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就喜欢这样子说话,这样子不是非常可爱非常可爱么?你为什么就是不懂(眯着眼睛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
3、成分残缺
“偶新蚊连啵~~~(被无数蚊子咬了)”,若把“新蚊连啵”看成名词,该句却少谓语动词;若把它看成主谓短语,则似乎少了个“被”字。
4、搭配不当
“严重支持”。情况严重,问题严重,倒是听过,“严重支持”一说不知从何而来。
5、用词不当
鞍山市中学老师李丹说,她批改一个高中男生的作文里写到:“我特别崇拜‘骨灰’级的××教授……”。李丹对“骨灰级”特别不理解,而且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后来听学生解释后才明白,原来“骨灰级”是德高望重的意思。“骨灰级”和“德高望重”好像怎么也不能放到一处去,难道德高望重就得粉身碎骨吗?
6、语义不明
女生们也经常会用“偶灰常灰常稀饭”来表示“我非常非常喜欢”。这里没有哪一点是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
7、重复啰嗦。
“您老不要生气伤了身子,8147,8147。其实这些俺一学就会。再说,丐帮也不一定就要出口成‘脏’嘛。”“8147”意为“不要生气”,且这种意思文中多次出现,显得重复啰嗦而没有变化。
8、比喻不当
某几天前和朋友说好早晨6点碰面,结果一直到10点他还没晃出家门,此后他在文章中叙述该情况时说:“我是个肉(慢)夹馍(磨蹭),还没出门,汗……” “馍”与“磨蹭”的“磨”谐音还情有可原,但“肉”和“慢”怎么拉到一处就实在说不清楚了。“我”像“肉夹馍”吗?既不形似,也不神似。
9、不明所以
“I4U”(我服你观点)。本来是“Information For You”。 这句英文翻译成中文是:信息为你,意思就是在茫茫网络中为你萃取信息资讯精华的意思。而且For和Four在英文中的读音相同,因此For You又可以叫做4U。英文单词Information的第一个字母为I。那么最后组合起来就是“I4U”。所以,“I4U”就成了“我服你”,意思是:我萃取网络资讯服务于你。瞧,不费这么大劲解释,你还以为又是不明飞行物的代称呢。
10、不合情理
重庆市某中学教师王蓉曾经遇到过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事情。在她所负责的班里的一次语文期末考试中,一位学生在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开头中这样写到:“偶8素米女,木油虾米太远大的理想,只稀饭睡觉、粗饭,像偶酱紫的菜鸟……”。(我不是美女,没有什么太远大的理想,只喜欢睡觉、吃饭,像我这样子的新手……)这样的文章不光看不了,即便看懂了怎么也想不出有把睡觉、吃饭也当理想的,感情她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啊。
11、标点错误
例如:“你是玉米”(你是李宇春的歌迷)这句话,看看网络语言是如何表达不同意思的:1、你%-)是玉米%-);2、你是玉米:-()。 第一句“你?是玉米?”(强烈怀疑)第二句“你是玉米!”(表达兴奋)。可爱吧!可是找遍所有的标点符号,都没找到一个相似的。这让教师说你创新打个满分呢,还是不符写作要求来个不及格呢?
12、错字别字
据网上有关资料显示,在成都的一所小学,有一道改错别字的作业,“我和妈妈去逛动物圆”,结果全班60%的同学都不是改“圆”为“园”,而是把句子改成了“我和妈妈去狂200”。他们说网上流行把“逛”写成“狂”,说200是动物园(ZOO)的另类英文写法。现在的孩子受网络影响太大,作文里错字病句多如牛毛,还引以为荣,甚至建议把课文改成网络上流行的语句。你看这种现象,揪心不揪心?
尽管网络语言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比如快捷、方便、直观、幽默,但作文的语言应是规范的语言,是受众认可的语言。教师看着这满纸荒唐言,又怎么给学生打分呢?
所以,除了个别已约定俗成,被大众认可的词句可以用外,学生最好不要在习作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让它是哪儿还到哪儿呆着吧!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编著:《网络语言》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
2、刘能镛 马长安著:《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
3、杨月波 曹振中著:《网络语言的偏离与规范的必要性》 《现代语文(语言应用研究)》2007年1月刊
4、涂燕萍著:《孩子,有话你就好好说》 《江西教育(管理版)》 2007 1A
(联系方式: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语文组 邓敏 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