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一般步骤
——观《甲流防控调查与探究》有感
泰州市胡庄初中 刘荣成
12月11日,在高港实验学校学习了刘俊老师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甲流防控调查与探究》,受益匪浅。高港实验学校正在推进“主体参与、分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形式的多样化,着力建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文化。下面根据这节课的启示和我的经验,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般步骤。
一、活动准备
1、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
学校对这门课程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各班学生可根据规划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主拟定研究计划,自主聘请指导老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体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展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例如高港实验学校本学期“感受自然世界”的主题是蓝天碧水,推荐课题有:关注高港水资源、飞机与火箭等。“关注社会生活”的主题是高港和谐社会建设,推荐课题有:甲型H1N1流感防控、农民外出务工原因调查、高港社会阶层划分探微等。“感受自我成长”的主题是我健康我成长,推荐课题有:正确认识男女生间的交往、青少年心理和谐健康、寄宿生的消费观等等。
这次活动八(12)班选择的主题是“甲流防控调查与探究”,这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活动背景是这样的:2009年3月,墨西哥爆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5级。科学家把变异后的新型毒株命名为“甲型H1N1”病毒。5月10日,我国内地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10月4日,我国内地首例甲流死亡病例在西藏出现。目前我国内地感染甲流人数已有4万多人,两百多人死亡。
2、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为此,学校必须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请专家作讲座,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赴课改实验学校考察学习等,从而认识设置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课程目标中,各校可以根据特点,确立不同的目标,如(1)、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调查的积极体验和相关经验。(2)、让学生体验感悟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关爱,对自我、对社会的责任感。(3)、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加强合作交流,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形成发现问题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等。(4)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甲流防控调查与探究”确立的活动目标为(1)了解并掌握甲流防控的一些基本知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2)学会撰写活动方案,会设计采访调查问题,能进行活动反思。(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意识。(4)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5)学会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检索、浏览、下载,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6)设计展示的文档、图片、手抄报等各种资料。
3、建立分工明确的活动小组
组成一个活动的团队,往往能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较为全面的做好调查与探究工作,同时也可以培养同学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分组后,各小组内部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开展“甲流防控调查与探究”活动时,全班共分成了六个小组:甲流知识资料调查组、甲流社会影响调查组、甲流防控形势与措施调查组、健康生活知识调查组等。分别确立了组长、组员、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他们每个小组通过小组全体成员的认真协商,选择一个适合的、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活动子课题来进行调查与探究。
4、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
学校要出台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一是结合学校实际配备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队伍。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教导处、教科室成员为组员,班主任、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共同参加。二是落实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框架:如选择研究课题,拟定研究计划,聘请指导老师,落实研究方法,记载研究情况,整理相关信息、交流研究成果、制定评价制度等。三是拟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体主题和内容。
班级和各小组要讨论指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具体实施步骤、活动必备的资料与工具、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活动实施的时空选择、小组成员的分工、预想的困难、活动中安全问题、学生的活动评价方案等。教师要对学生制订方案情况进行可行性评判和指导。
“甲流防控调查与探究”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把方案写在一张8K正反的试卷上,发给每一个学生。方案十分详尽,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添加了工具准备,例如照相机、摄像机等。
关于时间保障的问题,教研室吉波主任强调,活动时间应灵活使用,可以采用调课的方式把四节课时的综合实践课集中调到一个午别,这样花半天的时间安排活动应该足够了。当然也可以利用双休日进行调查探究。
5、确立多样的活动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动态变化、发展的的课程。应提倡活动方式多样性,鼓励给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投入。学生可运用专题调查研究、观察、人物专访、实验操作、上网下载、到阅览室摘抄、拍照片、录像、写日记等方法有目的地收集材料。一方面注重自主探索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科学现象作分析研究,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培养独立活动能力;另一方面几人合作,在活动中互通有无,借助别人的眼光和智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活动实施
1、依照方案,搜集信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制订好了可行的方案,带好了必备的工具,只须付诸行动了。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要严格按照方案的操作步骤和实施要点来搜集信息,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环节,以确保方法本身使用的有效性。以人物访谈为例,访谈的过程包括有效问题的设计,清晰的语言表达,适当的访谈对象,得体的邀请方式,恰当的时间地点,详细的访谈记录,及时的分析整理等,倘若遗漏其中的一些环节,访谈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能。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指导,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以调查为例,究竟怎样进行有效调查,怎样制定合理的调查问卷,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统计,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与整理等等,教师不做有效指导,学生就会事倍功半。“甲流防控调查与探究”的指导老师刘俊全程陪同,在学生这帮演员充分表演的同时,他也尽到了一个导演应尽的义务。
2、归纳分析,形成成果。
学生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素材。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筛选、整理并形成成果。根据研究内容的类型,来确定实践成果的表现形式:制作实物成品或者模型,写出调研报告、小论文,提出建议,做出数据统计,绘制图表,写书信或者心得体会,编演剧本,办手抄报,拍出相片,录像录音,制作光盘,制成课件或网页,文艺节目,诗歌朗诵等等。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提升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分析时,较好的方法是小组交流,这样可以群策群力,提升成果的质量。
三、活动展示
活动汇报与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的依据。通过汇报与展示,同学们可以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己的实践活动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增进自我成就感,进一步培养成就感、社会角色感,增进积极的情感体验。
成果展示形式有展览会、班报、刊物、节目表演、研讨会、答辩会、演讲会、展览会等。高港实验学校“甲流防控调查与探究”活动课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活动汇报与展示,展示活动选举了两名学生主持人主持,一名电脑操作员(学生)用PPt课件展示成果,小组长汇报成果。另外,同学们还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手抄报,黑板报;一个小女孩教大家跟着她学“洗手六步法”;一个同学打着快板唱歌;小品“这哥儿们真逗”和打油诗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知识竞答扣人心弦;最后每一个教师还得到了一张预防甲流小卡片。整个展示活动异彩纷呈,引人入胜。
四、活动评价
要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找到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方法。应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做到目标多元,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首先应注重挖掘学生自我评价潜能,每次活动学生都要自我总结反思。如我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碰到什么困难?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小组其他同学有哪些优点?我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和别的小组相比我们的优点是什么?等等。
其次要重视指导老师和家长的点评。教师和家长应从学生发展角度不断修改调整评价策略,及时正确地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获取学生的主观认同。刘俊老师对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辛勤劳动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了批评,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对活动过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收获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从而取得更大收获。
从“走进扬子江”“放飞孔明灯”到“甲流防控调查与探究”,我深深感受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条路虽然难走,但为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一定要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