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019-02-17 11:12:46)
分类: 八个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尝试自主学习的探索,下面几点是我的做法。

1、导入激趣式。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游戏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知识点编成谜语而导入新课。如我在上《太阳,你是粉刷匠吗》一课时,先让学生猜太阳的谜语,当学生猜对时,我用课件出示太阳的画面。这样的导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导读提示式。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必须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来指引思维方向,引导解决问题的途径,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学会怎样读书。如《少年闰土》一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许多新鲜事”指的是哪些事?(2)这几件事哪些写得较详细,哪些写得较简略?从这些事可以看出闰土是怎样一个少年?(3)课文开头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的?为什么把外貌描写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读书,读而后思,思而后问,问而后读,读而后悟,悟而后答,在提高阅读能力上下功夫。这样,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导引点拨式。我善于抓住机会,精心设计,让学生“碰壁”、“遇险”。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挑选了学生自提的一个问题设疑:为什么妈妈看到“我”写的诗说“精彩极了”而爸爸看到以后却说“糟糕透了”?在评议中,有的说:“妈妈是在鼓励‘我’”。也有的说:“爸爸是在严格要求‘我’”。一阵深思之后,我点拨到:“不论是爸爸的表达方式也好,还是妈妈的表达方式也好,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是什么呢”?“爱”。有一位同学很快领悟到了,令其他同学恍然大悟。

    总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大胆改革,勇于实践,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