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打碎了花瓶》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11-06 17:41:05)
分类: 听课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品质。

3.借助拼音给姑妈写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言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人,你们认识他吗?(列宁画像)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课文,谁能介绍一下列宁?(生说)        

2.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丰富而复杂的,尤其对于一个伟人来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发生在列宁小时侯的事情。(板题)

3.齐读课题,这是一个疑问句,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哪个人物?(板书)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说)我找五个同学分段读,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才华?在这五名同学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也就是说读书的次数多了,其中的意思自然就理解了,只要用心读书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打碎花瓶)理解“一道玩儿”和“不小心”的意思。

2.平时我们做错事后该怎么办?(生说)那列宁承认错误了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不承认?

3.姑妈问是谁打碎的,那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分别是怎么回答的?

(1)大家看两个“不是我”的标点一样吗?为什么?(生说)(前一个说的坚决、干脆、理直气壮,后一个心虚、声音很低,自己在说谎,不敢大声)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2)在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时,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现一样吗?从哪看出来的?姑妈在说这话时知道是谁打碎的吗?列宁为什么没有笑?(列宁为自己说了谎话而羞愧,心里很不自在,所以没有笑。说明列宁认识到自己做了错事,是个诚实的孩子。)

4.列宁回到家的心情怎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为什么不高兴?(惭愧内疚)

5.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了姑妈的回信,姑妈是怎么写的?(生读)列宁读完姑妈的信,这时他的心情会怎样?(生说)

6.列宁给姑妈写信了吗?在课文中从哪体现出来的?

7.只有列宁的去信,才能有姑妈的回信,列宁会写些什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会怎么写这封信呢?大家动笔写一写。(板书:承认错误)

8.那列宁承认错误了,说明列宁是什么样的孩子?(板书:诚实)

9.平时有谁做过错事?向谁承认错误?(生说)既然你今天说出来,说明你已经认识到错误了,老师代表     送你一句话“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大家齐读姑妈说的话。

四、课外拓展:老师给大家还带来一个发生在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大家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那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吧,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文章下面的两个问题。

五、总结:希望同学们都成为诚信的孩子,诚信,是为人之本。诚,就是诚实,不撒谎,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有信用,讲信誉。诚信,是一股血液,是做人的根本。有句格言说的好,谎言的船开不远,诚实比珠宝更珍贵。让我们把这句格言永留心间,时时鞭策我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吧!

 

 

板书:                 谁打碎了花瓶

                         打碎花瓶

          列宁                              诚实

                         勇于认错

 

 

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

   《谁打碎了花瓶》是一篇传统课文,讲述了列宁小时候有一次去姑妈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但是,在当时没有承认。回家后,他在妈妈的帮助下,写信给姑妈,主动承认了错误。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诚实的列宁,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列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的好品质。

3.借助拼音给姑妈写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列宁打碎花瓶后的心理活动和诚实的好品质。

2.体会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达到以下几点:

1.以读为本,注重读书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在感悟与思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2.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正音、阅读等方面的多功能作用,实现汉语拼音的阶段性学习与长期学习的有效整合。

3.突出本套教科书的特点,坚持在阅读中识字,增加生字的复现率,达到多识快识的目的。

4.立足文本,适当延伸,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补白,发展语言,拓展思维。

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列宁这个人物很陌生,在导入新课时由我出示列宁画像,再通过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列宁这个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以读为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感悟与思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这一部分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3次通读课文,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与汉字反复见面,落实阅读中识字的任务;其次,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识字,分散识字的难点;最后,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在与文本对话的实践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落实课标关于“整体感悟”的要求。另外,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适时理解重点词语。如:在理解“花瓶是怎样打碎的?”引出“不小心”是什么意思?而且在理解两句“不是我!。”不同人物说的不同语气时,我让学生从标点入手,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当时列宁以及表兄弟表姐妹的心理变化。

在学习“列宁回到家后给姑妈写信”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宁在信中可能写些什么?这样安排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实现了一次道德体验。孩子们就会很快联想到自己犯错误的情景,思想不仅得到了升华,

而且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提倡这一方法,可让学生真正扮演书中的角色,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教育。

    整堂课,始终是开放的。学生在课上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同时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但在这节课中也存在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有些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还有让学生想象一下,列宁在给姑妈的信中会写些什么时?我应该让学生先动手写一写,再找学生说说,这样学生就会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还对学生进行了写话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习心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