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初四  接财神

(2017-01-30 10:22:54)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民俗风情
年初四  接财神
http://img.haining.com.cn/data/attachment/forum/201701/30/101555u8q7cnkz8z22z9a8.jpg.thumb.jpg 接财神" TITLE="年初四  接财神" />           从前,在浙江海宁凡开店经商的人家,每年正月初四夜,都有接财神的习俗。然而各个朝代,各个地区,对于财神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所供奉的财神也因时因地而异。如北方,为殷商时代的忠臣比干丞相,南方,为唐代韩(愈)文公,或赵玄坛。也有因“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而奉三国汉寿亭侯关羽(公)为武财神者。
        嘉兴、桐乡、嘉善、平湖等地则是年初五凌晨“接财神”。 在商圣范蠡回去的半路上,大家要求他传授经商之道、理财致富的秘诀,想求得财气,于是,人们才纷纷摆供献上祭品,称谓“接路头”。
  海宁市的习俗与周边县市稍有差异,历来以越国上大夫范蠡为“经商的楷模,理财的祖师——财神”。缘因那年他经商致富后重返早年侨寓过的槜李(隽里,今海宁市金里社区)范蠡坞(土城,在今海宁市西郊袜业园区),这一天正是“年初四”。遂从此定这天为纪念日,祭祀这位培殖槜李(隽里)人民从商致富的财神爷。祭祀财神时,供桌前上方挂一条活鲤鱼,祭毕,要放生.取意"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年楚(今河南南阳)人,出身贫寒。以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国”,而名闻天下。
       范蠡以为人有盛衰,泰终必否(Pǐ),且勾践为人长颈鸟喙(鹰爪鼻),可以共患难,难以同安乐,“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今之事,如同一辙,若不知机引退,来日必遭杀身之祸。于是,便偕美女西施隐退,回到当年西施“学吴语,习礼仪”居住过三年的槜李(隽里)土城——范蠡坞,取出早年埋藏在地窖中的珍宝珠玉,将大部分散发给乡亲们,然后,按原定计划,驾着一只瓜皮小艇,双双离开槜李,从西施塘、长谷出澉浦入青龙江,缓缓向东,来到了东海之口——乍浦的乌龟山(也称富贵山)下,换乘早就准备好的三帆大船,浮海北上。
到了齐国,化名鸱夷子皮,他足智多谋,理财有方,不久即治产千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营致富的大商人。
       齐王识贤,聘他为卿相。范蠡深知盛名之下,难于久居,于是便弃官散财,潜行至陶(今山东定陶),继续经商,再度致产千万,号陶朱公。陶朱公经营有道,不唯利是图,善聚财理物,疏财仗义,扶弱济贫,乐善好施,于是人们便将范蠡奉为商人的祖师,吴越地区的财神。
当年,槜李(隽里)范蠡坞周边的人,由此也学会了经商,以范蠡为榜样,在附近创立了“鸡鸣墟”(墟者,集市也.“鸡鸣上市,日出归田”的原始农贸市场。其地在今市区文苑路西侧,今称“基隆墩”,乡民讹传称“鸡笼墩”,据近年从地下出土的文化遗存,证实是战国时代遗址,已列为文保单位)。
       经历了二千多年的海宁商人,具有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从商的人不仅遍及全国,还远涉重洋。海宁人,在历史上曾创立为江南四大米市之一的“硖石米市”;中国第一家国货织袜厂的“振新机器织袜制造厂”,辛亥革命后,硖石又发展成华东针织袜主要织造基地;
上海1843年正式开埠。开埠不久,人口急剧增长,占80%左右的移民进入上海。当年有不少海宁人来到上海开发经商、谋事或从政。其中,有查燕绪,海宁袁花人,光绪末任苏松太兵道。还有三位海宁人,先后出任上海县知县的是:许坤、陈其元、王欣甫。陈知县在任时,疏浚了自曹家渡至大王庙新闸,长约六里的吴淞江航道。
       在洪杨前后,有不少海宁人为开发上海作出过贡献。其中,徐鸿逵、徐凌云父子实力很强,康脑脱路“徐园”是当时上海为数极少的名园之一。还有徐申如(诗人徐志摩之父)、杨继兴、陈枚肃父子、王焕秋、王思钦等也是有名的实业家;海宁人姚文辅在上海江海关曾任要职。上海著名的教父杜月笙,祖籍也是海宁郭店杜家场人……还有上海三大马路:法大马路(今南京路)、霞飞路(今淮海路)都是外国租界,只有海宁路(位于闸北区,当年是对外通商总埠)显示了中国的民族气质。也足见当年海宁人在上海人的心目中占有地位和实力!使原近似松江的上海话被冲淡。“阿啦”(海宁方言:即我们)成为新上海人的主要语言,这是事出有源的。。
        近年,又从无到有,创建起“中国皮衣之都”、“中国经编城”和“中国家纺城”。海宁,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