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今年你忒贱了吧
(2009-11-22 22:33:45)
标签:
北大驸马港大状元文化公司中国文化 |
几年前有人说以后上大学可以不用考,直接就近分配,我绝对会嗤之以鼻,这话就像是一个文化人对文盲说:没文化不可怕,买几斤书读就有文化了。如今,旧书真的可以论斤卖了,大学还是没有就近分配。不过,可以推荐了。
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这次也先屈了。屈尊的像是个某某英语培训机构的CEO上街撒传单一样的分发推荐表。结果其实是可想而知的,你绝不会听说一个和八国联军对骂都不带重样的外语高材生去上如此这种街头的培训班,所以北大这次招上的是还是以往哪些学生,只不过是换上了个状元+驸马这样更硬更虚的头衔,关键时候都不顶用。
果不其然在随后几天各省报上的推荐生名单都是所在省市的准状元,准尖子。选拔准则有如下几条:一,学习好一定是第一位的,因为在中国分数最有说服力。二,是准状元,绝不会是准驸马,如今社会谏臣很多,所以准状元比准驸马听起来更具备公平竞争力,也可以说是透明度。三,校长推荐制实际上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需要大家推选,中国还有句话叫做法不责众,所以再大的事情大家一起摊也就大事化小了。于是一个扯淡的“北大校长推荐制”就宫外孕育而生了。
兼容并包,兼容并蓄的北大就这么贱了一次,贱的看起来像是一次自上而下的精明的炒作行为。在香港诸多国际大学以及台湾大学来内地扩招,并且恩威并施的大环境下,北大终于坐不住了,需要制造点新闻从港科大,港大,台大手里把眼球夺回来,于是就原汤化原食一样的把以往需要的人才换个方式招进来,这种方式无疑是奇妙的,因为夺回的不仅是眼球,而且是生源。所有的高材生只要是推荐到了北大,就不用再想什么港大,台大,港科大了,从此再无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北大人了。
在这里想插一个段子。有个哥们酷爱网络,达到入迷的程度,毕业后很顺利的进入了一个门户网站。我们时常联系,发现一个很诱人的现象,他的月薪以年为周期成倍的增长。十分好奇,于是约出来取经,结果发现名片已经从某著名门户网站的编辑下降到某网络文化公司的技术。倒不是“以貌取人”,但觉得一个年轻人为了眼前利益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着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深处中关村的北京大学如今就大有向中关村大把不知名网络文化公司靠拢的迹象。网络公司靠钱留人,北京大学则是靠推荐书留人,这无疑更加冠冕堂皇。但是我们试想,进了北大又如何,不是每个进入北大的人都可以成就什么。学生在北大的时间只有四年,至多加上硕博连读的年限,超不过十年。但是十年之后呢,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走在芊芊街头,形同陌路。
绝不是抵制北大如此的招生,更没有诋毁北大作为中国内地高等学府的名誉。只是不能眼看着一个以“兼容并包,兼容并蓄”为办学理念的综合大学身处当今这个注重分数,轻视能力的教育大环境下做出如此荒诞的事情。既然无力改变现状,我们何不如干脆做到剑走偏门呢?多选择一些在单项学科具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推荐实际上就是一种捷径,就是让那些不能全面接受学科教育的人有一个全面接受教育的机会。否则,就忒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