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再糖炒孩子了

(2009-07-02 23:54:21)
标签:

高考

杂谈

可能是到了盛夏,还不到糖炒栗子的时节,于是媒体就开始炮制孩子,原来是放在蜜罐里,现在是拿出来糖炒,很无耻的样子。

 

最近先后爆出几条新闻,如下:

1 某地双胞胎姐妹高考考出相同分数,被冠以“心有灵犀”的题目。(感觉不像双胞胎,像是联体婴,同场竞技。)

2 某地爆出三胞胎考出616,617,618的连续分数。(样子很像是经济适用房摇出个6个连号)

等等

 

以上只是一些炒起来很有噱头的新闻,所以备受瞩目。当然每年高考结束后,还会有数不清的状元采访,结论出奇的相似:高考状元并非书呆子,状元其实是个“大玩闹”,尔尔。有几十个这样的“杰作”可以救活一个不景气的教育周报,直接冠以名称为“幸运52”的状元专访,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会成为潜在订阅客户,教育周报从此超越体坛周报。

 

如今借高考出刊,出名,出版,出逃的媒体不在少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可能刚毕业的高中生懂,但是从业多年的老编,老记反而理解的不够透彻了。有些高考状元真的不愿意接受采访,但是迫于所在学校,所在区县,甚至所在省市的某某人或机构的压力,不得不频繁出境,活脱一个一夜走红的地方三级电视台的三流电视剧的男三号的裸替,就差拍摄成“三集片”《考.戒》了。

 

这年头,出镜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就像在H1N1广泛传播的时代,出境同样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个去年大红的奥运小孩,由于把大红转化为太红,导致现在的成绩也从大红(花)变成了太红。身价比身高涨的快,分数比知名度降的猛。何苦为之,毁了。

 

并不是说,出名就意味着出轨,如果这样,媒体就变成少管所和工读学校的运输队了。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宣传可以,但要有良知。有个段子:法官让犯人选择死法。有个犯人跳出来:可以被捧杀吗?我相信现在有很多这样的跳梁小丑,当然其中也会包括学生,但是媒体绝不应该成为始作俑者。

 

在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学生还仅仅是个绝缘体,不懂得怎么和媒体一起导电。有些媒体无良的非要把绝缘体转化成半导体,并且通过这个半导体向外发布信息,从而达到目的。现在早就已经不“话匣子”了,就省省这份心吧。

 

这个道理我一个刚入媒体行的新人懂,老人也该懂吧。

 

夏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留着点力气,糖炒栗子,别再糖炒孩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