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传统节日--上巳节

(2012-03-15 20:31: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校本课--中国传统节日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如下:

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古时,每到上巳节这天,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嫔妃、公卿大臣,都要到江河池沼之滨洗濯沐浴,以求消灾去病、祈福求祉、祓除不祥。早在先秦时代,通过沐浴洗濯而以祈达到消灾去病目的的风俗就已相当盛行;而在周朝时,在规定的时间里行“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为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云南初春流传的洗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http://s11/middle/445f07f1tbba7c48f382a&690

http://s11/middle/445f07f1tbba7c622427a&690

    曲水流觞

  到了魏晋时代,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曲水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与“曲水流觞”类似,古时上巳节这天还有“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绛枣”的习俗,即把煮熟的鸡蛋或红枣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晋张协《禊赋》中对此就有记载:“夫何三春令月……浮素卵以蔽水,洒玄醪于河中。”

http://s2/middle/445f07f1tbba7ca920961&690


http://s10/middle/445f07f1tbba7d2a76f59&690

http://s5/middle/445f07f1tbba7db61f644&690



http://s7/middle/445f07f1tbba7d3ea9f96&690


     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后世帝王纷纷效仿,在清代的修建的皇家园林里,常见流杯亭的建筑形式。

http://s11/middle/445f07f1tbba7d4e7159a&690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了,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http://s2/middle/445f07f1tbba7e83686a1&690

http://s3/middle/445f07f1tbba7e87fe0a2&690


 

   游春踏青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全年的三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 “三月”条载,唐朝时,皇帝在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礼:“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杜甫的《丽人行》对此盛况亦有描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唐诗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谢恩曲江宴会状》一文中也详细记载了盛会的情况。

http://s7/middle/445f07f1tbba817ef75c6&690

http://s12/middle/445f07f1tbba819ad49eb&690



  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明初时,朱元璋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大臣们一道春游,这天“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民国时期,中国各地还留有三月三消灾除凶的风俗,如北京一带“三月三日,病创者多以长流水洗之”、江苏吴中地区“(三月)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安徽寿春地区“三月初三日,士女多携酒饮于水滨,以禊祓不祥。妇女小孩,头插荠花,俗谓可免一岁头晕之病……”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会男女

  在上巳节中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即“会男女”。这种节日中的野合,由来已久,本来自氏族时期的季节性婚配——野合群婚,后来也有残存,如广西左江崖画、成都汉墓画像砖上都有男女野合图。后来的记载也多见此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

 

http://s1/middle/445f07f1tbba7f8d80280&690

 

蟠桃会

  道教兴起后,认为农历三月三为西王母蟠桃会之日。《西游记》问世后,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拜西王母在中国普遍盛行,在农历三月三要去娘娘庙烧香叩拜,主持赐给一根红线,求育者用红线拴一个泥娃娃,象征娘娘神赐子,生子后把泥娃娃放在墙洞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都要给娘娘神烧香上供。在杨柳青年画中有一幅“大娃娃”年画,说明京津地区也流行拴娃娃风俗。上巳节虽然主要是祈求人类繁衍,但是古代信仰认为人的繁衍也能促进农作物的繁殖。

 http://s1/middle/445f07f1tbba827ba213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