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斯卡所有影后(2)

(2006-08-01 09:15:47)
奥黛丽.赫本(第二十六届) 
奥黛丽赫本生于1929年,逝于1993年。1953年以电影《罗马假期》里的“安娜公主”一角而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奥黛丽赫本虽然已经去世多年, 她高雅的气质与迷人的风采, 却至今仍令许多热爱她的影迷所怀念。赫本一生主演过的电影包括: 《龙凤配》、《甜姐儿》、《修女传》、《第凡内早餐》、以及《窈窕淑女》等许多著名影片。 1988年起, 赫本更化身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特别大使, 贡献了她的余生给许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的贫苦儿童。
丽丝.凯莉(第二十七届) 
葛丽丝生于1928年,逝于1982年。自她成为摩洛哥王妃已经过去了43年,就连她罹难于车祸也是20年前的旧闻了,但被光影凝固的她,今天看来仍有别样的味道——优雅(Grace),这也是她的名字。她生于大富之家,曾是奥运冠军的父亲为了她,向摩洛哥王室“缴纳”了上百万美元的陪嫁。她有过成功的事业,不但以《乡下姑娘》一片荣膺1955年的“奥斯卡影后”,还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御用女星。
安娜.玛格娜妮(第二十八届) 
玛格娜妮1908年3月7日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她的童年是和祖母在罗马的贫民区度过的。她在圣塞西里亚学习表演。起初做过夜总会的歌手,后来才开始在各类剧院演出。1933年她和电影制作人戈弗来多.亚利桑德里结婚,通过他结识了导演纽齐奥.马拉索玛。他启用玛格娜妮在他1934年的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随后玛格娜妮又出演了亚利桑德里1936年的电影《乡村骑士》和马里奥.索达蒂 1938年导演的《塔拉卡诺瓦》。1973逝世。在众多获奥斯卡奖的外籍女演员中绝大多数以性感著称,如碧姬.芭铎,索非.亚罗兰。而安娜.玛格娜妮是个例外。她外表朴实,既不漂亮,也没有傲人的人材。但是她凭着智慧成为主宰战后意大利电影的女星。
乔安娜.伍德沃德(第三十届) 
乔安娜.伍德沃德1930年2月27日生于美国北卡洛莱纳州的托马斯维尔。她在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读书时曾参与校园剧的演出。移居纽约后,她同时就读于Neighborhood Playhouse和Actors‘ Studio 两所表演学校。在1953年与百老汇签约成为威廉.英奇的舞台剧《野餐》中的临时演员。在那里,她遇到了保罗.纽曼,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她和丈夫纽曼被誉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夫妻之一。伍德沃德不仅是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她在电视剧,戏剧和社会活动中的表现也备受瞩目。伍德沃德在1954年出演电影《情人》后转向电视方面发展。她在许多电视节目中都有出色表现。
苏珊.海华(第三十一届) 
一头红发、活力四射的女演员苏珊.海华生于1917年,原名爱蒂斯.莫兰娜,于1975年逝世。她最擅长饰演从逆境中奋起的勇敢女性。在高中时苏珊开始为摄影师做模特,1937年,“飘”剧组公开面向公众征募能够出演斯佳丽一角的演员,苏珊和其他女演员一起来到了好莱坞。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设法成为了签约演员。尽管她努力成名,但开始接到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1947年,她终于获得机会在《毁灭》中第一次饰演意志坚强、勇敢的女性,凭此片苏珊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1958年,她以《我要活下去》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此外她曾在奥斯卡上五次获得提名。
西蒙涅.西妮奥莱(第三十二届) 
西蒙涅.西妮奥莱1921年生于德国,父母是法国人,在法国长大,二战开始时举家搬到英国,在给自由法国杂志工作时,她在战时英国电影中担任了一些临时角色。西妮奥莱的成名主要依仗她的第一个丈夫、大导演耶维斯.艾里戈里特,因此在战后她被称作“堆砌起来的明星”。她主演的诸多描写爱之不幸的影片中最棒的一部是“金盔”,并凭此获得英国影业奖。之后西妮奥莱通过饰演“金屋泪”中的劳伦斯哈维的哀怨弃妇而获得奥斯最佳女演员奖。她于1985年逝世。
伊丽莎白.泰勒(第三十三届、第三十九届奥斯卡影后) 
伊丽莎白.泰勒生于1932年,她是真正的影星,紫罗兰颜色的眼睛光彩照人,充满活力。尽管她不是最有天赋的演员,她却是最迷人的演员,她无与伦比的魅力永远是焦点所在。很少有人能够如此受到爱慕,同时又如此成为奚落的对象和影射与闲言碎语的标地。在她身后,无数人声名雀起,又归于孤寂,而泰勒的魅力却长久不衰。名利是她活力的源泉,公众目光是她永远的侍从。她从不知适可而止,对她来说,要么万人之上,要么一文不名。  相对媒体而言,泰勒的成功:两获奥斯卡奖,第一个薪水百万的演员,众多的慈善工作、失败:健康、体重、药品治疗及其他的悲剧、难堪:八次失败的婚姻,电影灾难,无数的丑闻,这些都已经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了。

奥斯卡所有影后(2)
索菲亚.罗兰(第三十四届) 
意大利国宝级女星索菲亚.罗兰生于1934年,她一直是激情与魅力的代言人,她以动人的风采和卓越的演技在国际影坛驰骋了近半个世纪,不仅主演了近百部影片,还曾被多个国际电影节授予终身成就奖的称号!在拍摄过的影片中,索菲亚塑造的大多是富于激情并略带乡土气息的女人。能够把如此普通的角色演得精彩异常,金星合海王带来的领悟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它令索菲亚的“血液里流着电影的细胞”,是它让索菲亚能够将自身对亲情的理解融汇到电影中去,从而打动所有观看影片的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个女人》一片中,索菲亚真挚感人的表演不仅使影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国片奖,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国女演员三项令人称羡的桂冠
安妮.班克劳夫特(第三十五届) 
安妮生于1931年,是一位朴实的黑发美人,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演员。实际上,安妮.班克劳夫特有过两次电影生涯。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总体来说业绩平平,她没能将个人才华展示于电影表演之中。她的第二次电影生涯开始于60年代初期,这次她因出演电影《神奇的工人》而倍受欢迎,并且,她因为表演的很多角色而在荧屏上树立了永恒的形象,《毕业生》中的Mrs.Robison就是她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
帕德里夏.妮尔(第三十六届) 
妮尔生于1926年,她是美国舞台剧和电影届一位主要女演员,大学时专修舞台剧表演,在她1946年开始在百老汇出演《海龟的声音》之前,她曾做过模特。因其在舞台剧《森林里的另一部分》中的表演,妮尔受到好莱坞的关注,并出演1949年拍摄的轻喜剧《约翰爱玛丽》,从此踏上了荧屏不归路。同年,在《根源》中与加莱.古柏演对手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她透露加莱.古柏是她一生的挚爱。1953年与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结婚,之后从荧屏消失了几年,直到1957年复出,出演《人群中的脸》,在那以后她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更俱选择性。1963年出演《赫德》,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朱莉.安德鲁丝(第三十七届) 
朱莉.安德鲁丝1935年10月生于英格兰。10岁就在当演员的父母的指导下首次登台表演。1954年她在桑地.维尔森的《男朋友》剧中扮演波莉.布朗角色而一举成名。之后她在百老汇最主要的音乐剧目之一《窈窕淑女》中担任女主角。这部剧连续演了几年,朱莉从而成了国际上知名的演员。1964年朱莉初上银幕,主演《玛丽.波宾丝》,一炮打响,获得奥斯卡女主角奖。1965年她主演的《音乐之声》引起更大轰动,之后她还主演了《维克托,维克托利亚》等戏。20多年来她一直是一名重要的电影演员。1989年为表彰她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她被授予BAFTA银奖。
朱莉.克丽斯蒂(第三十八届) 
朱莉.克丽斯蒂1941年出生于他父亲在印度Chukua的茶园里,她在英国和法国完成学业。她的舞台表演学习是在伦敦音乐与戏剧中央学校完成的。1957年她在一个表演剧团首次演出戏剧。1962年开始出演一些小角色,第二年,在约翰.施莱辛格导演的《说谎的比利》中扮演主角。1965年,正是施莱辛格在电影《亲爱的》中给她提供了一个量身订做的角色,使得她成为一个国际巨星以及诸多类似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纽约电影批判奖等奖项的得主。
芭芭拉.史翠珊(第四十一届) 
好莱坞第一位先后囊括葛来美奖、艾美奖、奥斯卡奖及东尼奖等各大奖项于一身的超级巨星芭芭拉史翠珊。史翠珊生于1942年,她很年轻就已经活跃在舞台上,上世纪60年代末凭着银幕处女作《妙女郎》一鸣惊人,且与影坛传奇凯瑟琳.赫本分享当年的奥斯卡影后殊荣。之后史翠珊一直歌影双栖,拍过不少让人难忘的好电影,也唱过很多教人一听钟情的电影主题曲,谁会忘记那首浓情化不开的《The Way We Were》(《俏郎君》主题歌)和片中金发俊朗的罗伯特.瑞德福。史翠珊比同辈大红大紫的女演员更具野心之处,是她很早便有演而优则导的野心和准备。《恩桃》、《岁月惊情》和《离谱恋曲》未必是人见人爱的所谓经典电影,但绝对能表现出史翠珊作为一个女性导演的坚持、喜恶和韧力,尤其是她对女性面对人生转折点的变数和波折,最终都是以伟大的爱去化解一切危机和怨恨。单凭这个史翠珊电影的共通主题,便值得我永远钟爱和期待她的导演作品了。
玛吉.史密斯(第四十二届) 
玛吉.史密斯是英国表演事业中的瑰宝,具有同时驾驭舞台与影视事业的深厚功力。她戏路宽广,演技精湛,尤以演喜剧和正剧角色著称。她不仅在英国和百老汇的舞台上取得了无数的成功,而且在银幕上的表演也是出类拔萃,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近50年的演艺生涯多次被奥斯卡奖提名,成为唯一一位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次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英国女演员。1934年12月28日,玛吉.史密斯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的伊尔福特(Ilford)。其父是牛津大学的病理学教授,她自小就酷爱表演,在牛津幼儿园里接受了启蒙表演训练,后在牛津戏剧学校接受专业演技训练。
格伦达.杰克逊(第四十三届、第四十六届奥斯卡影后) 
格伦达.杰克逊生于1936年,她是英国舞台剧、电影演员,因主演《情妇》及《接触社会》,两度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后来从政。对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真可笑,我埋头苦干了那么多年,可在此以前几乎没有人知道我。好莱坞是个制片人说了算的密封型王国,我不想置身其中毁了自己。”
简.方达(第四十四届、第五十一届奥斯卡影后) 
曾两次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的好莱坞影星简.方达素有“健美操皇后”之称,她编创的健身操与减肥食谱几乎横扫整个女性世界,她那苗条的身材也曾是九十年代众多女性渴望达到的终极目标。简.方达1937年出生在一个演员世家,1971年在影片《花街杀人案》Klute中扮演一位狡猾的应.召女郎。她凭此片获得1972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莉莎.明尼里(第四十五届) 
莉莎.明尼里是著名影星朱迪.加兰与歌舞片大师文森特.明尼里的女儿,自小受到父母与环境的熏染,小时候的她很多时候都是在米高梅的片场——她父母工作的地方度过的。在14个月大的时候,她就在影片《In the Good Old Summertime》中露面了,这应该是她在大银幕上的处女作了。莉莎.明尼里7岁就登台表演歌舞。由于父母在她5岁时仳离,她童年过得很不安稳。为了脱离父母的阴影,她在16岁时一人飞到巴黎,培养艺术气质,几个月后她又飞往纽约,应征百老汇戏剧的女配角。明尼里的演戏细胞,很快地被发掘出来,1963年,明尼里演出的戏剧《Best Foot Forward》在百老汇一连上演七个月之久,第二年她母亲邀请她一起到伦敦演出,结果是大受欢迎,而这次成功对明尼里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演出,观众对母女两代人的同台演出表现了相当的兴趣,这次演出使她不但在演艺界名声大震,而且和母亲朱迪.加兰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得到有效的舒解,另外的一个收获就是她结识了第一任丈夫——朱迪.加兰的朋友彼得.艾伦。莉莎.明尼里在19岁时演出戏剧《The Red Menace》,这使得她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东尼奖得主。她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放在舞台剧以及歌舞表演等,她的电影作品并不太多,但是成绩却不容小视。她在67年成功地转入电影界,第二部影片《何日君再来》,使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72年莉莎.明尼里主演了影片《歌厅》,莉莎.明尼里则凭借在片光中光芒四射的演出勇夺奥斯卡后座和第三十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以及第二十六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演员。  和许多好莱坞明星一样,莉莎.明尼里的婚姻同样是曲折漫长,三次婚姻及数度爱情,虽然都以离散告终,可是也颇值得回味,其中一位情人——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本业以拍黑帮暴力片出名,不过为了莉莎.明尼里,他却专门找来罗伯特.德尼罗和她合演一部音乐味浓郁的爱情片《纽约纽约》。莉莎.明尼里的电影作品不太多,演戏以外的时间,除了演出百老汇的歌舞剧外,她也出过唱片,另外还经常在各大夜总会登台献艺,她还是代表最新时尚的54俱乐部的经常嘉宾。
艾伦.伯斯汀(第四十七届) 
女影星艾伦.伯斯汀在70年代就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一时期成为她演艺事业的全盛年代。在这10年中,她一直是“奥斯卡”选民投票时必选的热门人物。艾伦-伯斯汀1932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根州的底特律,儿时的她一开始学习舞蹈并在一个杂技团表演。后来她有机会成了一本平装书的封面人物,并在蒙特利尔一家夜总会以"克里.弗林"的艺名表演舞蹈。在日后的几年中她凭借《艾丽丝不再住在这里》一片获得了奥斯卡影后。近几年,艾伦-伯斯汀穿行于银幕、舞台和荧屏,充沛的精力使她保持着良好的演艺状态,不时有惊世大作出品,使人们不得不感叹她的才华和魅力。
路易斯.弗莱彻(第四十八届) 
路易斯.弗莱彻的表演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晚期,她开始出现在电视剧《车队》以及《义胆雄心》中,但是在与电影制作人杰里.比克结婚后两年(1964年)退出影坛,直到1974年出演罗伯特.阿尔特曼导演的倍受关注的长篇电影《没有明天的人》才再度复出。1975年,弗莱彻出现在侦探电影《俄罗斯轮盘》之中,之后,米洛斯.尼科尔森导演选中其出演电影《飞越疯人院》,剧中,她演的是一个折磨杰克.尼科尔森的铁石心肠、虐待狂般的拉齐德护士,这一角色成了她的签名之作。她最终因令人信服的表演夺取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以及"金球奖"。她的最高荣誉也许应该归功于她所演的拉齐德护士成了一个电影偶像,在之后的系列电影中,这一形象被频频仿效。
菲.唐纳薇(第四十九届) 
菲.唐纳薇是好莱坞有名的性格演员,素以饰演性格怪异、叛逆而又精明的女性著称。1967年她初登银幕,即以里程碑式的影片《雌雄大盗》而声誉雀起;1973年,在英国拍摄的《三个火钳手》中她饰演妖艳的伯爵夫人;1974年她与杰克.尼克尔森合作的《唐人街》使她第二次获奥斯卡提名;同年她还主演了著名的灾难片《摩天大楼失火记》;1976年,在西德尼.卢梅(《东方快车谋杀案》导演)执导的黑色喜剧片《广播电视网》中她出色地扮演了一位工作狂般的制片人,终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