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华罗庚的治学瑰宝

标签:
华罗庚 |
分类: 数学史话 |
华罗庚的治学瑰宝
华罗庚曾说:“我在小学,数学勉强及格。初一时,也不见长进,到了初二才有了根本的转变,困为从那时我认识到了一点: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别人用一小时解决的问题,我就准备用两个小时解决┈,由于我不断地刻苦学习,后来别人用一个小时解决问题,我用半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解决”。“科学研究要有坚实的基础”。“基础”打不好,“研究”就是一句空话。打基础,要不怕困难,刻苦学习,这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再有学习必须踏实,不能踏空一步,踏空一步就要付出重补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补,就会全部泄气。不过,一量发现自己有踏空的现象也不要怕,回头是岸,赶紧找机会来补,不补永远是个洞。
3.“厚薄说”的读书法
4.正确面对失败
如何正确地看待失败呢?华罗庚坦诚相告:“许多有名科学家和作家,都是经过很多次失败,走过很多弯路才成功的。我们平常看到的一个作家写出一本好小说,或者看见一个科学家发表了几篇有分量的论文,都仰慕不已,其实成功的论文和作品只不过是他们整个创业和研究中的极小部分,我们看到的只是他成功的作品,而失败的作品是不会公开发表出来的。一个科学家在他攻克科学堡垒的长征中,失败的次数和经验比成功的经验要丰富深刻得多。失败虽不是令人快乐的事,但也决不气馁。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学生只看到黑板上的答案,而不知道老师为寻求这个答案所经历的艰苦过程,就以为数学老师特别聪明。老师为了解难题可能在昨天夜里苦思冥想,甚至彻夜不眠”。华罗庚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老师的成功之处,更要学习老师如何从失败中走出,而这种走出失败的过程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
北京初中数学周老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beijing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