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锵锵愚人行 |
以读书心得的形式在中央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论语》、说《庄子》的于丹教授近日受到了北大、清华等名校十名博士的联名抵制。对于丹,现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似乎已经由过去的一味推崇、赞美转而“毁誉参半”。
虽然我很喜欢、欣赏、支持于丹教授,但我认为这种质疑、争鸣的氛围正是我们无论思想界、学术界、官方还是我们的民间所缺乏和珍贵的。思想、观点、理论的争鸣、质疑没有禁区的时候,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地焕发青春、活力之日。美国人有种思想:质疑才是真正地爱国。这种爱国的方式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可能有点奢侈,也与孔子、庄子几千年来对我们的“忠”字教育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我相信于丹能够深解其意,希望于丹能以讲坛上的大气和从容面对质疑、批判的声音,化其于无形。
也希望那些北大、清华的博士们注意一下自身的君子风度,要“争鸣”不要“争名”。粗鲁、夸张、刺激性的语言让人有哗众取宠之感,也不应是研究《论语》、《庄子》者们的风格,儒学不是最强调“礼”的吗?失礼、失节、失风范的人怎么可以去讨论《论语》呢?。
理性地质疑于丹,可以引起大众对国学、传统文化的关注,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讲,“争鸣”是件好事。
前一篇:07年震荡牛市下的十大基金策略
后一篇:人生的“短板”与“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