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和龙骧

(2024-02-15 21:26:02)
标签:

杂谈

原创

龙和龙骧

甲辰龙年

龙和龙骧


                      龙和龙骧

                         文/雅号糊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
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读书摘记

  龙,民族的象征,精神的图腾。
  据记载,龙的起源来自于“三皇五帝”的伏羲。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因
为雷神就是龙神,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当然,伏羲便是龙,且为
人首龙身,尊为“中华祖龙”。每当风雨欲来电闪雷鸣时,自然而然想到了
“隆隆”的龙。龙具有鹿角、马头、兔眼、虎须、牛耳、蛇身、蜥腿、鹰爪
和魚鳞鱼尾的复合形象,万兽之首,万能之神,具有强大力量的令人敬畏崇
拜的神秘瑞祥之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龙在苍穹,虚无缥缈,云起龙骧,昂扬长吟。说起“龙骧”,使我想起
了那没有微信时的一件事。不知何年何月开始,我们朋友圈子中出现一个时
尚的词“龙xiang”,将原先对人问候的方言龙仙变成了“龙xiang”仙。朋
友碰面,一声“龙xiang”互祝问侯,刹时友好亲近了许多。渐渐地,一句
会面打招呼的“龙xiang”仙似口头禅传及城乡角落。
  “龙xiang”这字怎么写却困扰了我很久。是方言土话吗?可能是与龙字
有关,我写成了“龙相”或“龙翔”,理解为象龙一样,腾挪飘逸,昂首长
吟,跃扬霸气之意。似乎符合朋友间互相赞誉或褒奖,不管好朋或疏友均不
失礼数。自觉颇为恰当。为解其出自何地何意而流行,还得细究。后来得知
“龙xiang”先出于邻县太平,太平话语系中的“龙xiang”确是赞美之词,
也带对对方疑问之语气。如“小李讲话龙xiang仙,底气十足”,或“小王你
肖龙xiang仙?自作多情”。太平话中,说话语气不样,意思就不同了。
  一次在查阅资料时,“龙骧”一词跳入眼帘。 这不是我要寻找的两个字
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龙骧的意思是,象龙马高昂着头,
象老虎注视着猎物(怎与虎系上了)。形容人的气概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辞海》中有这样解释,骧,腾跃。比喻气概威武,如《后汉书吴汉传赞》曰,
“吴公鸷强,实为龙骧”。另指骏马,如唐代杜牧的“半夜龙骧去,中原虎穴
空”。还有指大船等,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诗:“龙骧万斛不敢去,渔舟
一叶从掀舞”。龙骧,龙首高昂,须发飞扬,似骏马奔腾,是力量,最霸气。
予龙相、龙翔、龙骧三词甄选,我觉得龙骧最为妥贴,自然。
  龙,矫健身姿于云水之间,腾跃蟠曲的雄浑之势,掩隐间与风雨相伴。龙,
是行云布雨的神力,是能消灾降福的神异灵物。
  龙举云兴,云骤风骤。能刮起黑旋风,巨大的能量而起龙卷风。记得许多
年前,我还在鸡山岛上工作。有一天,在大鹿岛与中鹿岛的海面上,有一股巨
大的黑柱盘旋着从海面一直伸入高空,海面有一个很大的风圈,空中有象蘑菇
一样的顶。我们方言说是龙带水或叫龙吸水,这就是龙卷风。边上的老人抱紧
小孩的头,“呸呸呸”地吐口水,说这样能消灾辟邪,让魍魉魑魅远离我们身
边,祈求平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了“龙”,龙卷风。
  “喜今朝风翥龙骧”,甲辰龙年,龙,尊贵祥瑞、叱咤风云,是文化的符号,
精神信仰。大好河山,卧虎藏龙,龙的传人,人人龙骧,赓续龙的传奇。愿我
们“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让我们朋友相见,一声龙骧而豪气
满满,乘时前行,勇往遨游。龙骧仙的朋友们: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
!事业燚燚!


                             (草于2024年2月3日)



龙和龙骧

龙和龙骧

龙和龙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守岁
后一篇:甲辰元宵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