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忠海摄影新浪旅游大连菊花劳动公园 |
分类: 故乡-大连 |
■一提到菊,人们自然而然先想到的是秋菊,秋天里的菊花。菊与秋,好像在很久远的时候就已经被牵连在了一起,可以说,菊花是秋天里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大连劳动公园的菊花展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届,本次菊花展汇集了百余种、近万盆品种新奇、造型新颖的精品菊花,加上园内布置的陪衬花卉,展出总量将达10余万株。
■菊花与凌寒傲雪的梅花,清雅高洁的兰花,坚韧不拔的翠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菊花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秋之际,百花凋零,唯独菊花傲霜怒放;那形形色色的菊花,争奇斗艳,吐露芬芳。菊花她韵逸、缤纷,她奔放于深秋孟冬,凌寒不凋。
■中国文人对菊一直有着某种偏爱,他们从菊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秋风中那孤傲凝霜的纤弱身躯,多么象两袖清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中国文人。于是,菊便恬淡天然地走进了中国诗歌。
■在诗人千姿百态的笔下,菊,有了千姿百态的的感情:有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苍凉沉郁;有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旷达洒脱;有杨万里“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的幽默诙谐;还有柳永“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的凄凉幽怨;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委婉深情;后来再晚一点的曹雪芹又把菊搬进了大观园,让宝玉和他的姐妹们浓墨重彩地“咏菊”“问菊”“访菊”“忆菊”“种菊”……
■当然,菊更多地是与东晋诗人陶渊明联系在一起,从他开始“采菊东篱下”的隐士生活以来,菊才从一支单纯的代表重九风俗的花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气节的象征,才被后代文人争相诵咏。
■菊之色,似雪之琼莹,金之皇黄,霞之绯婉,墨之浓艳……姿容百变,异卉千番,诗词之莫形,笔墨之难言。千姿万态,百花缭乱,十色五光,取舍为难。
■在百花折尽百草竭的秋天,惟有那丛丛秀菊,披着晶莹的露珠,顶着飒飒的秋风,昂首怒放。
■哲人们搜尽其心得,但谁又能领会到菊花的绝妙之处呢?不信请看菊花给与我们的启示只见它们;红的沉静,黄的典雅,绿的清幽,白的圣洁,还有那如同墨染得墨菊,更令人看了心旷神怡,恋而不舍。它们那夹杂着泥土气息的醇香和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倩影与纯朴无邪的品质,是任何艺术手段难以描绘的。
■菊花的气质是非凡的。因为它少牡丹之霸气,无梅花之傲气,更没有芍药之俗气,它与青松为伴,同红叶凌霜,萧瑟的西风不能使其屈服。
■置身于这些姹紫嫣红的菊花世界里,你会嗅到那些美丽的菊花有着不同寻常的淡淡香气,清淡、高雅、温情。你会感觉那花瓣似绸缎般光洁,似发丝般娇柔,似阳光般夺目。
■面对一束菊花,不是太多的伤叹,更有对生命的惋怀。世事沧桑,过去了就没有办法再能找回,也不可能再找得回来。这是一种成熟的顿悟,直面现实。
■在这“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猎猎深秋时节,菊花不只是让人在审美上得到慰藉,更重要的是她能给人以思索和启迪。
■偏爱菊花,除了爱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百卉凋零、万木垂落。“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人的心境,也正是我此时的心境。若无这一株株淡雅素洁的菊花妆点,秋天会不会就真的让人感觉是一片死寂沉沉的呢?幸好,还有一些菊在秋天里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