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放爆竹一直是我国民众表达喜庆的主要方式。燃放烟花爆竹表面上虽然很简单,其实其内涵非常丰富,它是千余年来中华民族庆贺新年的传统,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积极向上的心理期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爆竹作为一种仪式,它的感情宣泄作用尤其是是不可忽视的。当一个人忙忙碌碌地过了一年,在辞旧迎新的时候点上一束鞭炮,听着鞭炮喧天,看着火星璀璨,他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振奋,整个一年的辛勤劳累都在这一瞬间获得了意义,感情也得到了宣泄。
然而,爆竹在带给我们欢乐之余,也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痛苦,有人形容爆竹是构建在痛苦之上的“欢乐”。作为一名骨科医生,自己对此也是深有体会。前几年每年的春节,自己在骨科急诊时都要处置很多被鞭炮炸伤的患者,尤其面部外伤、手外伤的患者最多,而且患者往往都是些孩子,每每看到孩子和家长们痛不欲生的表情,自己的内心也是非常难受,相信每一个人对于燃放鞭炮所带来的危害都会有自己的真切感受。有的时候自己也在想,爆竹真的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个欢乐环节吗?除了放爆竹,我们还能不能找出一种可以替代的东西,来增加节日的喜庆之声?真没有爆竹,我们的春节就不再像过春节吗?
2011年春节 摄于大连

春节放鞭炮是一项深深积淀于中华民族心理的民俗活动,那一串串的响声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太重要了。


燃放烟花爆竹,从过去的几百响、几千响,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万、几十万响,而且你家放十万,我家就要放二十万,你今年放二十万,我明年就要放三十、五十万。有些地方,为了放一次鞭炮,一些人和单位动辄就要花几千、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


现在爆竹的威力也是也来越大,估计有的时候甚至在想这些家伙能不能用来当武器。

据有关部门统计,10多年来,我国共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深圳、福州、南京、长沙、苏州等282个禁放烟花爆竹的城市。但近年来,保留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以增加节日气氛的呼声越来越高,哈尔滨、成都、杭州、济南等城市市区内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有所松动,由原来的全面禁止调整为指定地点、指定时间的限制燃放,到目前为止,已有106个城市在实施禁放后重新有限开禁。

最近玩微博,想了解更多关于我的近况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lizhonghaidalian

自己曾听过这样一个玩笑:一个外国人在北京过春节,他原来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春节烟花爆竹那么火爆,除夕之夜他听到在同一时间里全城一片烟花爆竹的声音后,感到非常的惊讶,所以他说打仗绝不能和中国人打,中国人太齐心了。

大街小巷,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爆竹。

现在的爆竹越做越高级,比起小时候我们放的的确高级了不少。100发的“雷司令”在现在估计还是得小司令,那几百发才是真正的大司令。

“一本万利”,真的会有吗?

每年春节大年初一到初七,各个城市的环卫工人都在应付同一种垃圾———炮纸。



最近玩微博,想了解更多关于我的近况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lizhonghaidalian


农历除夕和正月初一两天,很多的人都会燃放烟花爆竹,在声声爆竹声中迎接新年,这本来是件非常喜庆的事情,不过任何事情如果过了头,难免让人产生厌烦。



巨量的爆竹垃圾现在只能用铲车来清理。


每年的春节,中国最忙碌的人就是环卫工人了,每年的年初一他们都得早早的出来清理这些爆竹垃圾,而且一干就是一整天。





这是美丽的大连大年初一的上午,也不知道这是雾呢,还是烟花爆竹产生的污染?

每年过年期间,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烟花爆竹刺鼻的气味,往往要很多天才能散去。

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节日习俗,在今天的中国却成了一种“危险的愉悦”,不仅各地新闻中频频传出爆竹伤人的事件,而且人们随意燃放,带来了剧烈的噪音、也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空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央视大楼和沈阳万鑫大厦由于燃放鞭炮导致火灾时的场景仍然不时在眼前出现。

燃放烟花爆竹只是为了图个喜庆,如果这背后要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那么这个代价就太大了。

如今,春节“禁放”与“开禁”已成为全社会聚焦的热门话题。

也不知有关禁放还是开禁或者还是限放的争论还要继续多久?不过其实,现在已经有了一些不用炸药的新型烟花爆竹出现。如果大家真觉得一家长团团圆圆的春节必须要听点声音或看点花样,不妨去找找这些新型爆竹吧。



放鞭炮就象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它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和谐,但我们应该想些办法让此和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