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2010-06-18 06:59:36)
标签:

李忠海摄影

上海

犹太人避难所

霍山路

舟山路

二战历史

杂谈

分类: 第二故乡-上海

    60多年前,当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之时,不少国家都对急需救助的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而唯有中国上海成了全球唯一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除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发生时,仍有大约2.5万犹太难民在上海栖身。上海一个城市所接纳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所接纳的犹太难民的总和还要多。

    虹口区提篮桥一带的舟山路、霍山路、长阳路,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对那群流离的人们来说,也许称得上是全球最温暖、最宽容的地方。当年就在这里,在敞开胸怀的上海,接纳了1933年至1941年蜂拥而至的近3万欧洲犹太难民。上海,就像一艘狂风恶浪中的诺亚方舟,载着他们的安全与希望。目前能看到的“虹口的犹太避难所”遗迹,主要集中在提篮桥地区的长阳路、霍山路、舟山路,区域范围是比较小的,形成了“工”字型,两横是“上一横”是长阳路,“下一横”是霍山路,“中间一竖”是舟山路。很便于游览参观,现在区域内已基本没有犹太人了,但他们近半个世纪留下痕迹,依稀还能感受得到。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霍山路119号、121号,是一幢双门面的3层建筑,红黑砖墙,扇形大窗,明显的巴洛克式风格的西洋建筑。这里当年是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简称JDC)驻沪分支机构所在地。JDC的资助,曾给一无所有的难民带来不少希望。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舟山路上的建筑建于1910年左右,建筑特色是上海近代时期的外廊式建筑,具有英国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特征,每个门牌号的建筑平面为“间半”开间,外墙主立面设连续的清水红砖券式外廊,采用弧形券和半圆形券,局部使用采用简化的古典式清水红砖柱,背面为青砖清水墙,红砖清水腰线,檐口天沟采用线条外挑,不设封檐板,屋顶原为铁皮瓦楞板,建筑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该处为犹太人的居住地,是当时非常热闹的商业中心。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这一大片有着红红的屋顶和砖墙的三层楼房,密密地门连着门,窗连着窗,这就是犹太难民的临时隔离区,也来到这片房子前,拼命想寻到一块能说明此地所在的铜牌什么的,但什么也没有。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6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特殊客人早已离去,但他们给这座国际城市留下的教堂还在,他们生活过的那些弄堂还在——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动人故事永远附着在这些无言的老建筑里,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随着历史的变迁,霍山路一带的大片犹太建筑已成为民居,青砖、墙面油漆等或多或少开始剥落和脱蚀。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在那个年代里,苦难和绝望是犹太人的唯一名词,但上海却成了他们的诺亚方舟,使他们躲过了纳粹的屠杀。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弄堂里寻常人家的平淡生活,这是最真实的上海。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小犹太城】实拍犹太人在中国的"诺亚方舟"
    最后想说的就是一组数据,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600万犹太人在欧洲惨遭杀害的时候,迁移和逃亡来到上海的2.5万犹太人,除了病老死亡之外,都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而且还出生了408人。1945年以后,在国际犹大人遣返委员会的帮助下,他们离开上海回到欧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