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的诗(34):米沃什《偶遇》

(2014-11-03 15:50:07)
标签:

佛学

113

 

 

偶遇

【波兰】米沃什

 

黎明时我们驾着马车穿过冰封的原野。

一只红色的翅膀自黑暗中升起。

 

突然一只野兔从道路上跑过。

我们中的一个用手指着它。

 

已经很久了。今天他们已不在人世

那只野兔,那个做手势的人。

 

哦,我的爱人,它们在哪里,它们将去哪里

那挥动的手,一连串动作,砂石的沙沙声。

我询问,不是由于悲伤,而是感到惶惑。

(张曙光 译)

 

一一:

 

这首诗应该写于诗人的晚年吧。因为只有老人,才会不断地去追忆往昔,试图去抓住时间之手,阻止它的流逝。


这是一直存放于诗人脑海里的过往的一个图景,一个简单的图景:黎明,诗人和朋友们驾着马车穿过冰封的原野,看到了一只红色的翅膀掠过,那大概是某种鸟吧,亦或是一只蜻蜓。译者认为:那只“红色的翅膀”或许隐喻着黎明,亦或许隐喻着“我们”的马车。这一不经意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速度,——“翅膀无疑与飞驰和时间密切相关”。正在这时,突然,一只野兔也在路上飞快地跑过,一下子钻进霜冻的草丛里,不见了。一个朋友看到了,开心地站起来,挥舞着手势,冲着车上的人大喊,那里,那里,野兔。


多年后,这个过往发生过的真实细节,重新回到了年迈的诗人的眼前。他已经看到了时间的尽头,他也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的逼近。这时的诗人远离故土,多年寄居于他国他乡,于是,乡愁开始在他的晚年冉冉升起,包围着他。于是,他不无感慨道,那已经是多年前的往事了,今天,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包括那只野兔,包括那个做手势的人。他们都被死亡之神勾走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也是诗人最终的归宿,但是,那是哪里呢,那又是有着什么样的图景呢。诗人望着虚空,望着爱人,他喃喃自语。即将离开人世了,他最大的感受,还不是悲伤,而是惶惑。惶惑什么呢?诗人没告诉我们,这样就留下了巨大的空响,让读者不停的思考。——王家新说:“这是一个历尽沧桑的人面对时间之谜所感到的惶惑,其震撼力远远超出了悲伤。”但我觉得他的解读并不完全。


这又回到了米沃什晚年的短诗中经常存在的主题,某一两个平常无比的生活细节,被诗人神奇之笔赋予了寓意,引发了诗人对时间的意义的追问和探索。诗人对时间似乎有天生的敏感力,他总是试图去追索着,时间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这会有答案吗?怕是没有的。谁也说不清的。于是,在某一个时刻,诗人会觉得“如此幸福的一天”,有时候,他会觉得无比地惶惑。时间与拯救,这是米沃什诗歌写作中贯穿始终的主题。王家新有着很精准的评价:“诗人不仅恢复着现在和过去的联系,在盲目的时间经验中,他的写作还是一种伟大的澄清。正是在这种有如神助的澄清中,那消逝的过去历历在目被置于眼前,那些在无情的岁月中流逝的事物被语言挽留,也许更重要的是,那些对我们人生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显现了出来,而这就是‘拯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