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圭治水”所想到的……
(2009-02-17 11:18: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读到这段,我内心一震,想起来一件往事。
几年前,我负责民政工作的时候,时常注意到有神智不清的流浪人员在村里闲逛。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要到哪里去。如果在春、夏、秋三季,气温不冷,至多影响下村容,露宿不会发生危险,若是冬季,气温零下20多度,流浪人员如此状态,就极易发生冻伤,危急生命。
曾经用车把他们送到市里的收容所(当时还未取消),自己搭着车费不说,还要交纳几百元的费用,发生这样不讨巧的支出,乡级财政紧张,领导重视不够,就别想报销。暂且不说这些规定是否合理。但心里一定是委屈的,这么做是份内事,是行善,不求报答与感谢,靠工资生活,实力未到做慈善的能力,境界自然欠缺,这儿自掏腰包的事,总令人不是滋味。
彼时,有一位好心人提醒我如此这般:再遇见类似情况,可以把流浪的人“送出”自己职能管辖范围。若出现啥意外,按照属地管理,自然找不上自己。既省钱也省心了。可是我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还好,因为工作需要,民政工作由别人负责了。我没有实践的机会。
现在才知道,这个应付工作的方法,跟“白圭治水”如出一辙。白圭是魏惠王时的宰相,流过境内的黄河经常发生水灾,他经过研究,就采用了筑堤防水的办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所以见到孟子才有以上的自夸。孟子则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的错误:你们魏国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却把水排到下游的国家,损害了别人的利益,那里的老百姓就遭殃了。是典型的损人利己,嫁祸于人的行为,这是有仁爱之心的人都很痛恨的行为,这怎么能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呢?
“己所不预,勿施于人”,人生修养,处事的一个重点,就是这个恕道。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要替人家想。这是很高的修养境界,一般人达不到。它像理想一样,居于高山之颠,仰望并为之努力,只是让自己离它更近罢了。魏国苦于水患,而下游各国也同样如此。自己的安逸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如何是仁爱的人能做的事呢?这么一对比,大禹能够成为圣人,就一点不奇怪了,他不以邻国为壑,“以四海为壑”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患的问题啊!
“白圭治水”对于自身是有成效的,不顾别人的感受和利益,在道德上有亏。当前炒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这样。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是以人为本,而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最终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明明知道奶源出了问题。但是却怕失去某些问题奶农的支持,而采取了掩盖方法。最终纸里包不住火,酿成了三鹿集团破产赔偿的巨大损失。集团的决策者们想把自己的损失转嫁出去,最终机关算尽,把自己也赔了进去。
懂得这些,我就为自己工作中,没有这样的实践机会而庆幸了。也明白了,当时“说不出所以然”背后的真正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