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姑苏夜莺
姑苏夜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93
  • 关注人气: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让“尊重”误了孩子的发展

(2021-08-12 08:56:20)
标签:

杂谈

不要让“尊重”误了孩子的发展

前日,与朋友交流时谈起朋友孩子参加暑期兴趣班的事,了解到朋友的孩子利用今年暑期报了好几个兴趣班,其中在学习钢琴这件事上朋友是最舍得投入和付出的,朋友也为孩子的钢琴水平而骄傲。当问起朋友有什么打算时,朋友郑重地告诉我他想让孩子成为未来的“郎朗”,但在随后的交流中朋友却流露出些许无奈,他告诉我尽管孩子现在已达到钢琴八级水平,但孩子的兴趣好象不在钢琴上,感觉到孩子的学习不是自愿的,在家里也很少主动练习,而是喜欢将自己的玩具拆了装、装了拆,为此没少挨朋友的骂!我问朋友,当初怎么想到让孩子去学琴的,友人告诉我说也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刚开始学的时候还挺感兴趣的,但最近好象越来越厌烦练琴了......,于是朋友想放弃让孩子练琴的打算去重新寻找孩子更感兴趣的事情。

其实这种现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这要从孩子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持续性说起!

根据我对朋友孩子的了解,几年前孩子去参加钢琴兴趣班并不是家长的的一时冲动更不是家长的逐众心理造成的,而是孩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后主动提出要学的,这说明孩子潜意识里对钢琴有一份特殊的情愫,这是一件好事。正如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这些大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他所从事领域工作的痴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学习兴趣逐步淡化、学习热情也表现出日趋退化的迹象,这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孩子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训练策略。

首先,孩子在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美妙的钢琴曲《秋日私语》时主动提出要学钢琴,可以说明孩子对钢琴有特殊的敏锐性,但这其中的原因也有多方面的,可能是美妙的声音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好奇进而想去亲近这种声音,也可能是孩子本身内在的潜质刺激着孩子,当然也可能是孩子一时的心血来潮,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作为家长满足孩子的心愿,这是对孩子基本的尊重。但孩子后期的学习是需要化出辛勤的努力的,当孩子学习到一定程度时产生厌倦心理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学钢琴毕竟需要必要的基础训练,这种基础性的训练在短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效果,但要达到熟练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换句话说从“不会”到“会”比较容易,但要从“会”到“熟”甚至到“精”,必须经过长期艰辛的训练(特别是指法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往往会感到厌烦甚至想放弃;其次,孩子起初的兴趣或许并不是她潜意识中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是因为还没有“遇到”其真正潜质中的东西,于是暂时的“好奇”被误解成她的潜质所在,朋友的孩子提出不再想继续学琴,与此同时她又对玩具的“拆装”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或许孩子真正的潜质是在技能发展上,但不管怎么说音乐毕竟不是她抵抗的东西,否则孩子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表达对钢琴的偏爱;再次,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孩子的学科学业负担的偏重导致了她对钢琴兴趣的弱化,因为朋友的孩子毕竟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每天少说也有两个小时的课后作业量,学业负担的加重影响了孩子的训练情绪,滋生了孩子产生不想继续学习的念头……,这里,我先不去讨论朋友的孩子到底是哪一种情况,但事实是朋友的孩子早在三年级时已经考过了钢琴十级,每次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也总会自信地表演一段!

尽管我无法替朋友作决定也无法为孩子做选择,但我还是想就目前普遍存在的孩子上兴趣班的事儿谈些自已的想法:

既是兴趣班,毫无疑问必须建立在孩子兴趣基础上的。所谓兴趣,是指人们认识某种事物的热情,或对某种事物爱好的倾向一个人的兴趣与他人情感和个人需求有关,兴趣有良好兴趣和不良兴趣之分,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促进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情操,有利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曾有一份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浓厚的兴趣,那他的工作效率和可持续时间要远远优于其他人,相反,不良兴趣会使一个人精神颓废工作效率减低下且容易产生疲劳感。同一份调查也告诉我们“有良好兴趣爱好并不断坚持的人患神经衰弱的概率远低于无任何良好兴趣的人”。

从时间长度来看,孩子的兴趣有短时性兴趣和长效性兴趣。顾名思义,短时性兴趣的时间保持长度比较短,往往随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兴趣迁移,而长效性兴趣是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的时间内保持的兴趣,长效性兴趣更容易发展成为这个孩子的终身职业。作为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的兴趣时要注意判断是短时性兴趣还是长效性兴趣,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兴趣实施不同的培养策略。但是,无论是短时性兴趣还是长效性兴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瓶颈期,出现“高原现象”,如果孩子能积极的度过这个瓶颈期,那这项兴趣就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相反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从友人孩子学钢琴的起因和孩子的考级结果来看,钢琴是这个孩子的长效性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弃学”的想法,同时对对玩具的“拆装”表现出好奇,这是很正常的,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出现弃学想法的原因,同时要认识到孩子在练习钢琴的同时对玩具的拆装表现出好奇甚至表现出了比原有兴趣更强烈的兴趣动向,这只是兴趣的叠加,无需担忧被替代。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处理新旧兴趣的关系,既要让孩子继续训练钢琴保持原有兴趣又不能粗暴地阻止孩子现在的兴趣,否则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判逆现象。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现在孩子从小就参加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在将来工作之余有个业余兴趣,但也有家长对此抱着不适切的目标,希望孩子能够成为这个行业的明星,但说实话真正能将兴趣作为自己终身职业的孩子并不多,因此家长在送孩子参加兴趣班时一要本着孩子自愿的原则,二要正确定位孩子的发展,一旦选择了就要让孩子好好学习,不要一碰到困难就轻言放弃,因为坚持的过程本身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因此,孩子出现“厌学”时,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练,告诉孩子既然当初是自己选择的,就应该坚持,自己应该为当初的选择负责,如果一有困难就放弃,怎么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呢?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前面所说到的现象,那就间孩子当初表现出来的兴趣是随意的,是孩子在还没有遇到真正使他感兴趣的事物前的一种表现,一旦遇到真正使它感兴趣的事物时会发生兴趣迁移,因此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原有兴趣弱化现象时务必要仔细观察,确认孩子对原有事物“厌烦”的真正原因,如果确是孩子找到了他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并比以前更加专心地学习了,那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教育孩子在学生新事物时不要轻言放弃原来所学,相反就应该教育孩子更好地保持原有兴趣,并更努力地去学,家长自身做好孩子的后盾,陪伴孩子顺利度过学习瓶颈期,不要让所谓的“尊重”误了孩子的发展!

最后有一句话送给本文所有的读者:不是因为某件事难,你才想放弃;而是因为你放弃了,让这件事变得很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静夜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