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读书之上,还有饭局

作者:沈嘉柯
读书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顺藤摸瓜法。找一本业内公认好书,把书里提到的别的书和名家,快速过一遍。知识之树,就在脑海里站起来了。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没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就好像中国现代作家一溜儿跟着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夫卡屁股后面学的。
第二个办法,看了什么行业的书,就跟那个行业的高手多聊聊。书本和人对照是去伪存真的最好办法。当然了这个成本巨高,高手忙着精益求精修炼到顶,不给钱,不拿出诚意,不靠缘分,没法占有别人的时间精力。
世界之大,我只在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看如何吸收消化。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不关我事。我们皆凡人,该犯错,照样犯错。优点发挥到极致就好。
有两个小故事分享一下,一个大雅,一个大俗。
雅的关于康德。康德一辈子呆在小地方埋头做学问。看看星空,仰头思索心中的道德律,按部就班工作回家,每天走的路径和出发时间都固定的。
康德老师看起来不问世事,但是,实际上人家动不动开派对,邀请文化圈知识界的各路人士聚会聊天交流。外地人常常拜访他与之探讨问题。还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康德长年累月靠这个办法保持和学术圈的联系互通。
真正的死宅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作出任何有价值的研究。
另外一个大俗的故事是李嘉诚的。李嘉诚上个世纪想投资高科技,比如磁碟。邀请一批行业科学家饭局,有个专家劝止了他投资磁盘生产线,告诉他技术发展进度,存储磁碟很快被淘汰。众所周知,现在都是闪存了,3.5寸电脑磁盘变成老古董,小孩子们见都没见过。
李嘉诚一顿饭,省了一大笔钱。
世间万物运行,无非信息交换,信息判断。生命有限,拿自己懂的,交换自己不懂的。完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实现个人的进化。
请客吃饭,聚会聊天,是读书的升级版。读书只不过是起点。
我要不是最近跑了一趟居委会,我都不知道是所在的城区光谷,号称中国的第二个中关村,现在那么多不入流的私教,已经在大赚语文培训的钱了。
读书之上,还有饭局。从书本来的,还要回到生活中。看人写的书,也要去见识形形色色的人。
后一篇:沈嘉柯:道破心境是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