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也许你很难想象,一个孤独者,要寻找的其实是另外一颗孤独的心。而不是人群中特别享受热闹的人。
就像是失恋的人,马上去找另外一个新的恋人其实得不到治愈。而是会在另外一个失恋者那里找到慰藉。这也叫同病相怜。
《圆梦巨人》这个电影,是一个不会老死的好心巨人,和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成全了彼此的故事。
斯皮尔伯格多年前曾经拍过一部《人工智能》,一个机器人小男孩,永远无法成为人类小孩,得不到母亲真正的爱。我曾在那部电影里,见识过了斯皮尔伯格所能呈现的极致孤独感。
这一次,又与这种孤独感久别重逢了。
当圆梦巨人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那些孤独的孩子,他就找到了陪伴。从前他找到过一个小男孩,可惜那个男孩被食肉巨人吃掉了。这个孤独的老头,一身黑色披风,在夜里穿梭人间,走遍大街小巷,像个幽灵。
后来他找到了苏菲。他能够听见蚂蚁的声音,能够听见内心深处最微小的动静,所以他才能够造梦。把那些金色的好梦,或者恐怖的噩梦,吹进大人孩子的脑袋里。
茫茫海中,孤独者的鼻子远远地就能闻到同类的气息。因为气味相投,所以注定相逢。
找到了苏菲之后,圆梦巨人不想再重蹈覆辙。他的上一个伙伴,那个小男孩遭遇不幸,如果他把男孩送回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吃掉了。
他想把苏菲送回孤儿院,可是苏菲离不开圆梦巨人。她还是跟随着圆梦巨人,彼此陪伴。
在巨人岛上,食肉巨人们膀大腰圆,而吃大鼻子瓜的圆梦巨人像一只弱鸡。吃肉的群体,和吃素的个体,注定了水火不容。
失去了父母的苏菲,内心回荡着想要有人来陪伴她的声音。孤独比死亡更可怕。于是小小年纪的苏菲,冒着生命危险,陪巨人一起造梦。
人生于世上,能有几个知己?其实一个都够了。但偏偏就这么一个,你踏破铁鞋无觅处。
食肉巨人们饥饿的是胃,圆梦巨人饥饿的是心。吃肉的巨人偷孩子来吃,形容为香喷喷的人豆子。
圆梦巨人呢?他和苏菲相互投喂心灵。
每个人都有可能跌入少数人的境地。先天缺憾、后天疾病、天灾、暴富、偶发的不幸,思想的顿悟,都会带来突变。
如果你天生属于少数,你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努力的融入,另外一条是自我放逐。
融入之路,非常痛苦,需要泯灭自我。但你割舍掉的那一部分自我,会换来活的更好更久,直到七老八十。
放逐之路,同样痛苦。你的心一直被孤独刺激,不管是众声喧哗,还是万籁俱寂,你的世界始终只有你自己。最要命的是,孤独者其实渴求有人明白他的孤独,渴求某一个人的契合,灵魂饥肠辘辘。
人格化的宗教之神,再崇高的精神信仰,也代替不了一个具体的人。直到完成某种仪式。
苏菲出主意,让好心巨人造梦给英国女王,求取女王的信任和帮助,最终把食肉巨人统统转移到海上的孤岛,物理隔离。反正这些吃肉的巨人最怕水。
出兵之前,女王设宴款待了圆梦巨人和苏菲。当苏菲指导暗示巨人如何行礼,如何喝咖啡端杯子,如何和人类说话,苏菲也长大了。
长大最重要的好处,是在照顾陪伴他人的过程里,不再完全沉浸于孤独了。
圆梦巨人一直被食肉巨人欺凌,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小伙伴。那个小男孩的死,就是他的噩梦,深藏哀伤和悔恨。直到他为了救苏菲而站出来,他获得了勇气,获得了重生。
圆梦巨人和苏菲无法继续生活在一起,就像大人和小孩总归有各自的世界。好在,知己虽然告别,友谊却会长存。
谁童年深深地尝过真正的孤独,谁就终生记得孤独的滋味。然后,加倍强化记忆中珍稀的温暖陪伴,也加倍携带着庞大的孤独感活下去。
这无法用幸运或不幸来定义。唯一不同以往之处,是长大后渐渐会接受这一切。
苏菲趴在窗台上得以思念圆梦巨人,就像她知道,圆梦巨人也会思念她。
如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