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过青春的徒劳无功

(2015-01-19 22:32:17)
标签:

杂谈



越过青春的徒劳无功

越过青春的徒劳无功 

沈嘉柯 

    毕业后工作,也有过辗转犯傻。到电台的第一天,主任吩咐主持人:“这个是新来的同事。你做栏目多年,先得你多教教她。”

那主持人的节目我听过好几年。声音很棒,很多听众,就是好几年都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也没什么特色。据我所知,一直都是他自己编、写、主持一体的。我想,我要在自己的手上做出新的特色来。    

心里固然这样想。还是嘴巴上请他多指教。他跟我通气:周末要请一位嘉宾,你是做文字的编辑。先写个策划稿子吧!我笑着点头,这还不简单。这是个机会。好了,我要发挥自己的本事了。    

我上网收集资料,调查了一些大学生的热点新闻。并且还咨询了几个研究大学生就业的专家,以及一些职业当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我想,这个肯定有人关注,现在很多人不为这个困惑。    

节目是星期六晚上的九点半。因为时间赶得很急,我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一夜兴奋得没睡好。终于把材料准备齐全,并且赶在晚上节目四个小时前,把稿子写出来了。    

那天下雨了。我因为早早准备好,一直就呆在电台等着。    

那个嘉宾先到了。我看看手表,她提前了一个半小时。看来她是个细致的人。我有点紧张,会不会很挑剔我写的策划文稿。    

她收拾好东西,做到录音室外的休息处,向我招手:“你好啊,你是我们这次节目内容的编辑吧!你的文稿写的什么内容,我怎么没接到通知?我们先沟通一下吧!”

我把费了好大劲才做好的策划文稿,用文件夹夹好,交到她手中。她很认真地看起来。几分钟后,抬头说:你这个不行,太学生腔调了。    

我愣了一下,看了看打印出来的文稿,倔强地回答她:我不觉得啊!我按照很职业化的方向准备的。    

她显然没想到会遇到我这样的回答。表情很惊讶。她看了一眼我,不说话了。我赌气走到一边去,很快,主持人也赶到了。外面下雨,主持人收好雨伞,和她热情地打招呼。看得出他们很熟悉。    

她跟主持人聊了几句,向我指了一指。    

然后主持人走过来了,对我说倒:“请她来做嘉宾,是有节目安排的考虑。她是一个负责解释情感心理困惑问题的角色。但你却全是准备的职业心理问题,你叫她如何解答?”    

我很委屈,头脑一热,不客气的话冲口而出,您知不知道,我做了一天一夜。话出口,后悔也来不及了。    

但我没想到这嘉宾居然笑了,但她是笑着在旁边说:别说一天一夜,三天三夜都不行。    

“你做多少时间,和我念不念你的稿子没有任何关系。你做的再好,也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你没有和我沟通,你怎么知道我擅长不擅长?最少你也要预先和我打个招呼,你准备的是什么节目内容。不然你的问题我一个都答不出来,现场播音难道在那里大眼瞪小眼?还是等着你临时胡乱问几个问题?”   

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却被这样嘲讽了一番。我当场忍受不了。虽然没一摔文件不赶了。也不管不顾得冲出电台大楼。

“好吧,你不要我的文稿,我看看你们怎么做节目?不就是老样子吗?”   

我抬腿走开,那边“onair”的指示标记已经亮起来。    

我在外面溜达了一圈,头发潮湿地回来。等我回来的时候,节目已经开始了大半个小时。我就坐在外面听着。    

我听到的,很出乎我的预料。嘉宾和主持人一问一答,紧凑而细腻,问的和说的话题,我自己也感觉是很惹人关心的。其实主持人很客气对我了,我撇开他写策划文稿,他并没有直接指责训斥我,也是好好地跟我说事。    

我的脑袋里还出现模拟的另外一种场面,如果是念的我写的文稿……嘉宾一问三不知,勉强瞎回答,听众不知所云……天气不热,我额头居然冒汗了。    

节目的末期,外面打进热线的人,一个接一个,还有好多电话等待着想要和嘉宾聊一聊。很是受欢迎。在她举重若轻的解释里,纷纷以“谢谢”结束。    

可我心里仍然难受。我付出了差不多20多个小时的努力,付出却没有回报,还被否定。被否定不说,还是这样悲惨地被否定。    

等到他们做完节目一起出来,我先跟主持人道歉,对不起,事前没跟你做好沟通。他摆摆手说,算了,下次注意,倒是你和咱们的嘉宾该说一声。      

我看见女嘉宾到休息室休息喝水。    

我张了几下嘴巴,终于对她说出:“你的谈话和解答真好。”    

    她客气地笑了:“谢谢你的赞扬。”

    多年后,我才深深地认同,职场就是这样,只看结果,少提过程。新人尤其喜欢计较付出,力下了不少,工作也干了很多,但是成绩不怎么样,做出的东西不能够让上司满意,受到了批评,心里就充满懊恼和怨念。

    可惜无用功就是无用功。

    这个时候,如果不断强调辛苦的过程,其实更加让头儿瞧不起。花了那么多的时间还做得不好。老板是关注结果的,过程是员工关注的。说职场势利残酷无情,真的是天真幼稚病。      

越过青春的徒劳无功,得觉悟。这个世界很少为一个人去转,要么独当一面,然后自己赚钱,自己独立,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么,学会和同事一起合作。

后来我去杂志干,我把当时最畅销的刊物研究了个透,编发的稿子,被各大报刊疯狂转载,拿到奖励的钱,比薪水还高,一年后,我就变成了首席编辑。

    然后呢,首席编辑多出半天外出采访的自由时间。这段时间里吧,我去溜达也好,我去做事也好,只要我保证质量交差就行。其实,我有几次完成任务了,就回家去睡觉了,现在想起来,挺爽的。

你要被这个世界真正的认可,拥有更多自由,你就不能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阅读推荐:选自《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江苏文艺出版社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23365.html

         越过青春的徒劳无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