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启示录

(2014-09-03 23:54:03)
标签:

杂谈

大师启示录

【第一个大师】

有次我淘了本旧书,精装本的罗曼罗兰《米开朗基罗传》(三联书店出版)。不过我丢在书柜一直忘记翻,有一天翻来读时,忍不住笑了。因为我联想起一部经典无厘头电影了,在那个电影里,周星驰扮演的江南才子为了接近心上人,要混进太师府,于是跟另外一个也想进去当仆人的兄弟比惨。

江湖上流传久远的“小强的故事”,就是从这里诞生的。罗曼罗兰没打算通过叙事来写米开朗琪罗的经历,而去摘录大段大段的书信,尤其像放大镜一样检索艺术家的情感痛苦。没错,米开朗琪罗爱了不少的人,主要则是为那些美貌的人,尤其是美貌的男孩女孩。他苦恼,他自卑,自虐,自恋,不断地提及心中的偶像,匍匐地上去仰望那些爱慕之人。

这种心态,太像张爱玲写过的那句低到尘埃里。文豪为伟大艺术家做传,读这样的传记时,要很小心地去理解资料的串联。因为串联中藏着八卦也藏着深刻的心理分析。除了爱情,他也工作上备受挫折,这点很类似现在的自由职业者。事情是这样的,他跟梅迪契大主教有协议建造教堂,但因为建造工人们的欺骗,石头断裂了几根。于是教皇和大主教都不耐烦了,取消了跟他的契约。

米开朗琪罗控诉:不计算费掉的三年光阴,不计算我为了作品破产,不计算人家对我的侮辱,一下子委任我做,一下子又不要我做⋯⋯杰出人物的盛大之名遮蔽世人眼球,以为天才只是天才,天才的痛苦是一个天上的名词,但其实全是实打实的俗世烦忧,爱欲纠葛、事业打击、职业病磨损健康。绝望的时候抱怨世界,不想活了,没法活了,面对石头,鼓舞起斗志的时候,又振作起来继续工作。诸事不顺,他爹也不让他安心。米开朗琪罗的父亲年纪越大脾气越坏,某一天干脆从翡冷翠的家里逃走了,还说是儿子赶走他的。米开朗琪罗的心情啊,真是冤枉无比,苦闷痛苦,惨,惨,惨。看这本传记,就像是舞台剧演员还没开始表演,一把扯开帷幕,看看他们表演之前的全真全息影像。罗曼罗兰在后记里自问自答:我是否应当只显露英雄的英雄成分?不。 罗曼罗兰也是大文豪,既然决定写书了,也就要说大实话。不过他还算是比较好心,他写米开朗琪罗的传记的初衷还是美好的——“并不是普通人都可以在高峰生存,但是可以一年一度上去顶礼,从中可以获得日常战斗的勇气。”换成通俗的话说,人家那么惨都仍然在努力,你是不是也该鼓舞起斗志?比惨比的其实是心理平衡。人类,就是有这样进化来的心理功能。可是,虽然罗曼罗兰婉转礼赞他,我总觉得,米开朗琪罗的人生,似乎蕴含了一点悖论,有一点滑稽的可悲。直到我了解到更多跟他同类的大师之后,答案呼之欲出。

【第二个大师】

大师启示录

另外一个比米开朗琪罗更加悲惨的大师是王尔德,也就是写出了《快乐王子》的那位。因为小时候喜欢那个童话,长大了我去买了王尔德全集。那么卷帙浩繁的六卷本,我把他的小说诗歌童话戏剧看得差不多时,不得不佩服他的妙语如珠,洋洋得意,潇洒迷人。最后看了他的《从深处》,顿时天昏地暗,世界扭曲。那是一封长信,回忆过去,声泪俱下,悲号控诉。控诉的对象是他的恋人,一个漂亮的贵族男生,道格拉斯。

在《审判王尔德实录》这本书的译序里介绍了他们的相识相恋:时间是1891年,地点是王尔德在伦敦泰勒街的家,道格拉斯此时才21岁,正在牛津大学读书,是个地道的文学青年,非常崇拜在文学圈子里风头无二的王尔德。两人的第一次会面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文学大师跟崇拜者的普通交汇。但他们约了下次吃饭。几天后,两人再次见面,王尔德送给道格拉斯一部自己的书。没多久,他们就开始交往了。王尔德成名后赚钱很多,自己就是个花钱如流水的人,衣食住行但求奢华,娱乐社交醉生梦死。道格拉斯也是个花花公子,一拍即合。王尔德不停地邀请道格拉斯吃饭,给他写信送礼,还为他写情诗。据道格拉斯回忆,交往三年光是他和王尔德光吃饭就用了5000英镑。

当时的1英镑略等于如今的70英镑,即使与当时伦敦上流社会的生活水平相比,也够奢侈的。 道格拉斯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是位傲慢、脾气暴躁、怪异的苏格兰贵族,道格拉斯与王尔德交往以后,昆斯伯里侯爵刚开始不怎么在意,甚至还有点儿得意,毕竟王尔德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但慢慢地,他开始认为王尔德在对自己的小儿子施加不好的影响,与是他写了一封信叫儿子离开王尔德,回到家里来,但道格拉斯回信拒绝了父亲。这对父子关系特别纠结怨恨。

于是侯爵就以“有伤风化罪”把王尔德送上法庭,但罪名并不成立。事情如果就这样结束了,王尔德以后的生活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不幸的是,道格拉斯因为仇恨自己父亲,一心想把父亲送进监狱,就极力怂恿王尔德以“诽谤罪”反控他父亲。

自以为清白无辜的王尔德,脑袋那一刻混乱了,答应了道格拉斯。结果在法庭上,王尔德的生活、作品,尤其是他写给道格拉斯的带有亲呢字眼的信,都成了他有伤风化的罪证。王尔德大骂法官和陪审团是“畜生加文盲”,他被叛入狱两年。时来运消,王尔德从天堂直接掉进地狱,活生生变成了“怨妇”。狱中写了《从深处》。

可是两年后当王尔德出狱,道格拉斯和他在鲁昂火车站见面。奥斯卡见到道格拉斯就大哭,马上手拉手复合了。如果大师的人生故事到这里为止,也算是劫后重生。然而,很抱歉,没多久,道格拉斯又犯了老毛病,再次甩了王尔德。最后破产的王尔德妻离子散孤独飘零,死在巴黎的一个旅馆里。真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三个大师】

紧接着要说说毛姆了。我在以前的专栏里写过毛姆的经典之作《月亮和六便士》,毛姆写了一个极其有灵魂的男人,这个男人活得极其自我,令爱他的人为之疯狂绝望。

大师启示录

毛姆和王尔德就是典型的两个极端。王尔德被别人虐得死去活来,毛姆则从不被虐,他享乐无比,一生赚到大把的版税,买别墅,混迹名流,跟英国首相丘吉尔称兄道弟,开派对来的全是好莱坞大明星各国大作家,他的房间里的人加起来就是欧美文学史。毛姆是真正的周游世界,因为他有钱,有钱到还设立了毛姆文学奖,用来奖励年轻作家们去游玩去写作。毛姆先生的身边美男无数,并且不止一个两个男生为他心碎痴迷。毛姆身边还有个男秘书如影随形三十年,殷勤为他物色各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美丽猎物。最后,他活到了91岁。

这三个大师,按年代来看,米开朗琪罗最惨,王尔德先快乐后地狱,比较惨,毛姆基本过的神仙日子。按人生色彩来看,米开朗琪罗是经典的苦行僧似的艺术家,中规中矩,勤奋如牛虻,认真工作,苦熬生活,做大师好惨。王尔德是一只快乐的细腰蜂,做大师日子挺爽快的,但是,千万别遇到克星,一旦被虐,到死都被虐。而毛姆,毛姆是世间的极品,他牢固把握了人生的主动权,拥有一切,简直是万千大众的偶像。毛姆自己还有一本超级风靡的书叫《人性的枷锁》,他了解枷锁,却不会挑战枷锁,也不会屈从枷锁。

如果穿越时空与米开朗琪罗碰头,我会怀着悲悯之心,献上美酒与糕饼,拍着他的背部安抚他,做人呐,最要紧是开心,不如一起吃点东西。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米开朗琪罗,相当压抑。他的代表作是宗教壁画,是雕刻,是向往神性的人类。他常常反省忏悔自身的情欲,对美色的迷恋。遗憾的是,神性,是人不能承受之重。一个沉重凡俗的肉身,在那个悲惨世界,步履蹒跚。如果是约上了王尔德,冲到他面前,什么都别啰嗦,直接摇晃他的肩膀,奥斯卡,你醒一醒,醒一醒,要珍爱生命,远离贱人啊。或者干脆抽他一耳光。不过可想而知的是,这位大师已经命中注定万劫不复。

王尔德戒情失败,忍受不了戒断反应,没救了。他一生追求艺术美学,即便是悲剧也在所不惜,也算求仁得仁了。假如有幸与毛姆会一面,我得以无上敬意地跟他打招呼:“大师,有礼了。”金钱、美色、名望、作品、爱情,一样都不缺。虽然他自谦是个二流小说家里比较好的,在别的文学大师落满尘埃提都没多少人提的时代,他的作品还在畅销,被改编,被阅读。

毛姆对人性看得太通透了,他假装身在枷锁之中,但实则是在跟世界打太极。我想,这恰恰是毛姆活得最好的根本原因。他实在是大师里的奇葩。与其看他们创作了什么,不如再对照看看他们活成什么样。从米开朗琪罗到王尔德,再到毛姆,在他们的作品之外,大师们自己的人生堪称最好的现代启示录。

注:沈嘉柯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微博 http://weibo.com/shenjiake198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