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2013-08-30 20:37:5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栏随笔
我的八月陕西行
——最美的人文地理

文、图/沈嘉柯

      八月中旬,应邀参加南方卫视和陕西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中华旅游名博陕西行”,十天的行程里,走了两千多公里,沿着秦岭探牛背梁大峡谷,登华山峰顶,泛舟水库栈道,夜宿华阳古镇,喂金丝猴,访法门寺,华清池边看表演,兵马俑旁赏秦史。同伴既有作家同行,也有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者教授,还有新华社的摄影记者,谈天说地,乐趣十足,回忆满满,堪称最好的旅行,最美的人文地理。
      入住西安的瑞斯丽酒店,下午在会议室参加了新闻发布会。晚餐是自助餐,房间内有浴缸,泡了个热水澡,就早早睡觉了。
       首站前往曲江边,一路走过去,文物们在玻璃罩里,身处钱堆,大家这是在向古物求庇佑,这倒是可以重新挖掘一个就业摊位,用道具古钱币更加搭配。公园也多个乐趣点。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捏橡皮泥的大叔艺惯中西,孙悟空在眺望玫瑰,卡通混合民俗。色彩鲜艳斑斓,很打眼。旁边围绕着的小朋友发问,能不能吃。游客帮忙回答,这不是糖人,不能吃。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公园里的铜像,再现唐朝的那些诗人们,当年饮酒欢聚,醉得玉山倾倒的姿态。很是逍遥快活,自在惬意。三五好友,吟诗作对,不亦乐乎。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之后,我们沿着秦岭山脉终于到了兵马俑所在的地方。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兵马俑,这属于全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逐个观看展览馆,一号坑好大,二号三号相对小一点。青铜剑看起来挺重,高级军官身高威武超过1米9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在展览馆内,外国游客太多,世界各种语言和方言在耳边混杂,听不懂反倒觉得安静了。导游不建议和殉葬品合照,我就不自拍了。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第三天,我们到了华清池,进入古代的温泉遗址。亭台楼阁,回廊宫灯,模拟出古代的情境。我很喜欢一个房间入口处的贵妃壁画,拍了下来。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这个巨大的池子,就是杨贵妃曾经泡汤的地方,里面同样丢了很多硬币。这是拜祭呢还是求庇佑?设计巧妙,通过凹槽循环到旁边的殿内取暖。更好玩的是,原来皇帝用过的温泉水乃圣水,恩赐臣子。这不是二手洗澡水嘛。三千年泉水很暖。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晚上安排的是看华清池《长恨歌表演。白天看现场的布置,还觉得太简单,晚上才发现精彩绝伦。现场效果太细腻了。化用白居易的千古爱情故事,如梦如幻,山月升起,烟火灼热袭人,渔阳鼓声如雷,惊破霓赏羽衣舞,七夕长生殿,绵绵无绝期。这个音乐剧让我感动了。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当晚入住的是一家武侠味道的华山客栈。从山脚下的华山客栈出发,回味着那浓郁的武侠味。坐索道上华山,果然天下险峻。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搬运工双脚丈量,很不容易。无数红绳飘扬,都是祈福锁。爬上北峰,出一身汗,腿也有点软了,现在坐北峰山顶吹风乘凉。那些小说里论剑的想象,终于有体会了。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入夜后,身在秦岭深处的酒店,四面环山,刚才在溪涧旁吃农家好菜,恍如两个世界。村里黄狗暮色中静默眺望山野,森林与星空近在咫尺。空气干净之极。可惜没宽带,one night in 商南,山居只能早睡早起,准备好徒步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金丝大峡谷。据说最深处至今无人抵达。隔日白天,微风,泛舟,瀑布,清泉,木桥,走在峡谷中,最干净的水里有最活泼可爱的小鱼。金丝大峡谷凉快无比。经过了黑龙峡就是未开发的原始区域了。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下午,继续坐车,去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穿越亚洲第一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好久才重见天日。黄昏后,才入住酒店。
六点多起床,晨光中伴随着群山前往牛背梁森林公园。牛背梁这地方真是仙境。空气极好,负离子含量特别高。光照林涧,美到沉醉。核桃成熟落地,我拾了一颗,把玩起来。沾点灵气,身心俱有出尘之感。慢步穿过木桥,宛如在世外修行,越行越平静,丝毫不觉得累。此地好,不思归。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此外,牛背梁的核桃是我山中意外的惊喜收获,有青皮才坠的,也有落地已久泛黑的,还有一颗我用溪水洗净。同行的海南省作协秘书长 梅国云 老师很是得意,说是寻得了两颗有红楼梦人像的。果然很浪漫主义。 北京大学李铎 教授感慨山中花木都比城市幸福,北京的花朵都蒙着灰尘。可不是,山花干干净净,明艳动人。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在瀛湖风景区的金螺岛,手指太上感应碑,点中一个“功”字。请问大家何解?一群人上岛飘过一阵过云雨,转眼又是猛烈阳光。山清水秀,不知道适合钓鱼么。填饱了肚子后,夕阳晚归,大美瀛湖。乘风破浪,坐船而返。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离开瀛湖,酒店过了一晚,清早去南宫山。遗憾的是,下雨了。雨中山行好惊险,众人下车让司机倒车,换路再走。山上岚气浓厚。离开落雨的南宫山,去往汉中路上,下车放个风,拍拍远山,玩玩狗尾巴草。不知不觉,夕阳渐渐西下。路在前方,继续出发。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落脚汉中,入住红叶。晚餐极其丰盛,且物美价廉。特别惊叹,汉中人民生活水准很高。饮食麻辣鲜香,川菜为主。继续搭配着无酒精的汉斯小木屋,我们和南方卫视的美女记者摄影帅哥纷纷大胆豪饮干杯了。之后逛街片刻,当地女生小摩托都立着改良阳伞。有趣。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在汉中的第二天,酒店的早餐也不错,有汉中特色的凉皮,再来一个阳光煎蛋,才有力气去华阳古栈道。当然实际上还吃了半盘沙拉和一点点炒牛肉。旅行就不想着减肥这种事了。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第七天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古栈道。晨钟悠长,沿着栈道,路过宋代的题诗,此处以西周的一个美人闻名。美人为褒人所献,姓姒。古语的明修栈道就在这里,不过旧石孔已在石门水库之下。遥想三国风云,英雄不在,故事永留。然后我撞钟两下,双喜临门。今人休息之处原来是古人的驿站。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在出过美女褒姒的地方,遇到异国女子。假如褒姒犹在,可以来一次中外比美。山明水秀出佳丽,但是褒姒这样有性格的冷美人,却不常有。我问导游,是否本地女孩子都很有个性,她讲,有人说因褒国报复计划,也有人说因为该美人是个面瘫。太逗了。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中间开车的师傅休息抽烟,我们一行人下车放风。在山中漫步,溪流如乐队,自然演奏。稻子将熟,玉米已摘,对着青山绿水呼吸,我已经没词来形容了,和谐,真正的大和谐。两位女士开始修行静坐了。再过几十里就到华阳古镇了。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数小时山路,抵达华阳古镇,住的地方叫大秦岭酒店。二楼满是字画。躺着先松松筋骨。明天七点起采访猴子,晚上只能稍微夜游。窗户就是山头,爬山锻炼身体好机会。夜晚的华阳古镇,黑蓝色天幕之下,小红灯笼高高挂起,幽静无比,只有一个老人蹒跚而来,隐隐约约吹过来一阵寒冷的风。依稀像是电影里的画面。神秘而幽静。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离开大秦岭酒店,我们去看猴子。拜访金丝猴的家。华阳古镇的天气好晴朗,早上气温也低。半路居然看见一只小黄鸭。无处不在啊。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金猴谷充满欢乐,整个山林里,就是猴山的局部树木都是光秃秃的了,因为金丝猴们几十年都生活在这里,因此树叶和植被都没了。一群猴子配几座山,大自然资源太宝贵。 猴子们吃着花生和梨子,肚子圆滚滚。与金丝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就在华阳古镇。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除了金丝猴,另外一个值得看的就是盆景园了。银杏和枫树、刺柏等等,小巧玲珑,与黑白色的徽派花园风格的背景墙,非常般配,如同水墨画一样。这个鲍家花园历史上是一个徽州的官员所建。一问,植物都是从安徽运过来,在陕西地方看见如此秀气的景致,豪放婉约,兼美交融了。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拍摄了一段南方台的采访片段,从华阳秦岭珍稀植物园盆景园出来,对着一片可爱的稻田,几只山村农家的鸡在啄食谷子,那只白色的发现被拍,害羞走开,旁边呢,还有一只公鸡淡定地站在摩托车上观望。野趣盎然,有种吹着微风唱几句歌儿的兴致了。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倒数第二天,我们在红河谷,去看斗姆瀑布。终于到了太白山,爬上来不容易。瀑布悬挂眼前,汗水都值得了。然后下山转移到红河谷,水流很充沛,大家坐在石阶上吹风歇息。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人越来越多,我转移位置,坐在一颗巨大的核桃树下,时不时掉下来几枚嫩青的核桃。对面坡上的小女孩一直在荡秋千,打着小雨伞。微雨飘落,全无暑气。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行程最后一站也是压轴之旅,法门寺的宝物之贵重,艺术水平之高,器物精美,摄人心魂。佛舍利是最智慧的传播,有机缘,才有唐文化在迎接中的种种交融,和融合之宝的诞生。口传有信,舍利为由。最后一图的神秘文字,至今无人破译。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沈嘉柯:我的八月陕西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