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纯真堡垒
(2012-08-23 01:09:50)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专栏随笔 |
沈嘉柯
(门里杂志专栏 2012年8月号)
看到某名记在专访里写“有越来越艰巨的作业等着”姚晨,我有点忧伤。曾经的“一颗很逊的卤蛋”被一些文化人士的幕后塑造合力公推,搞得越来越“明星公知”,承担起不必要由她承担的那些东西,快乐简单的大嘴被集体“谋杀“了。我挺想来一句,追求你们的德艺双馨去吧,让我失落一阵子。
现在当明星也逃不过臻于主流,越来越人文,可是有必要吗?瞎胡闹长不大没心肝争名夺利情事多彩永远为娱乐版面贡献身心的明星又少一个,原本他们是这世界公然反抗成长的先锋队。
明星为什么迷人?不只是因为娱乐工业造梦,不只是因为美貌超凡养眼,而是因为我们需要活生生的不同存在。世界需要不规律的跳脱,这是广义的平衡。
寻常不站在聚光灯下的人,读书毕业求职结婚社会化成人化,生命有按部就班的规律。
明星拉皮整容任性纵情逆生长,他们长不大,他们活得传奇叛逆,比中指打架沿街撒尿,因为这就是他们选择的路,不那么端正,走钢丝一般摇摇晃晃危险迷人。
某些心理学流派会认为这是彼得潘综合症问题很大,但其实妄图纠正世界,以为什么人都要顺导成标准模块,是在犯幼稚病。
娱乐和明星是人生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不违法到犯罪,光鲜亮丽做点慈善,大体就对社会交差了。再难得也不过是勤劳如刘德华成为演艺圈的劳模,古天乐低调在内地捐建小学卫生室。
他们可以兼顾高尚,但他们的天职不是德行楷模。所以参差多态方为美,文艺人士迎合媒体而刻意严肃化尤其面目可厌。
谁会祈求特蕾莎修女像麦当娜或者lady gaga那样奇装异服刺激眼球?谁会期望马尔克斯把《百年孤独》改编成黄金八点档狗血连续剧?反过来道理也是一样的。人生在世,在不同的路上相互参照,彼此辉映。没有狗血剧刺激眼球,只有严肃文学崇高品性何等乏味。
当陈冠希公然于微博向汤唯示爱,坏男孩死性不改一以贯之,多好玩多有趣。
某一次看蔡康永的书,提到一个特别资深的电影工作者说,年纪老了人寂寥,长夜漫漫,只有打开电视看看蔡康永那档娱乐八卦综艺节目,笑上一阵子才睡得着。
这其实挺揭示出娱乐的终极意义,温饱大爱信仰高级趣味都是需要的,但达成后还是会有无聊之时。无聊其实就是无意义,这是因为现代物质和文明,早就超过了人类进化水平的需求。恰恰低级趣味最能对抗人生无意义的堡垒,纯粹且天真,近乎本能,所以我归结为纯真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