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蕾杂志-外放之音 文:沈嘉柯
(2012-02-09 20:20:14)
标签:
文化 |
【外放之音】
沈嘉柯
《新蕾》专栏
我还真的这样做过哦!我把自己很喜欢的李心洁的CD,给了当时我就读的大学广播台播音员,那是我们法律系的同班同学,一个能说会道的胖子男生。 我尤其跟他强调说,你多放放《爱像大海》,我最喜欢那首了。
之后,走在学校的林荫道上,那首歌被放送出来,听见“雨就哗啦啦啦,下成小溪,流过山谷和大地,向大海去……”
我的胸口,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心满意足。
后来,在马路上,在大众场合,在巴士和火车上,总能够遇见扩大手机音量外放音乐的人。尤其以山寨手机拥有者为主,我现在自己也用着一款超级满意的国产山寨机,但我很少那样子,用格外喧嚣的外放之音,强迫他人的耳朵。
很讨厌啊,那样的公共场所外放音乐的行为。明明可以用耳机,或者声音降低一些。
我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的广播台音乐放送情结。
以及我从事的职业。
完全可以理解——自从我写作以来,就很少有那种希望广播台被我控制,大放我希望放出的音乐的念头了。
深深的充分满足了我这样的内心需求之后,我不需要外放之音了,那种方式多笨拙呀。我不需要大声说话,就可以被听见说了些什么,被看见我的观点。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作家明明写作了,却又隐藏作品,还要口口声声死后烧掉云云,但他们书写叙述的口吻,分明以读者的存在为基础。即便没有现实的读者,也会在脑海里模拟读者的存在。比如卡夫卡要焚烧的手稿。
没有这样的职业便利的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会一直固执地迷恋其它方式来实现表达。
——总不能够消停的手机外放音乐,不管是在巴士上,还是马路上。我喜欢的,你也来听啊!
——总在议论天下大事的的士司机,还有兄弟哥们的酒桌八卦,我的见解,你来赞同啊!
——好姐妹之间的绯闻八卦、评价这个女生,攻击那个女生。通过谣言、传言影响他人。
——还有迷恋毒舌点评的评委。可以冠冕堂皇来影响他人,多好。
——老爸老妈教训孩子永恒的喋喋不休,包揽抉择孩子的人生选择。为什么不教训,不包揽呢?不教训白不教训,除了孩子,可没多少人听他们,除非他们是杂志社报社老总或者电视台老板……并且,孩子毫无疑问被影响了。即便是恶劣的影响。这种父母,最为拙劣。
我的生命曾经覆盖过你的生命。我来过这个世界,影响过这个世界。不管是些微的影响,还剧烈的影响。
即便影响不了世界,影响了一群读者、几条街道、几个朋友、自己的孩子,也是好的。这个是所有人都有的愿望,不分伟大人物或是星斗市民。
所有的这些影响,都在间接、直接证明着,我们自己的存在。
幸好现代社会出现了网络,网络拯救了大众这一欲望。籍籍无名的沉默者,都可以来说话,被人看见,甚至产生影响。
如果你也有“外放之音”的习惯,那么,努力去尝试更容易被人接受的表达方式看看。如果你有这样的父母,也可以告诉他们,我爱你们,但我属于我自己,我有我自己的人生要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