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江日报:看少看老,渐渐温柔     文-沈嘉柯

(2011-08-21 13:08:07)
标签:

文化

沈嘉柯

 

  【武汉印象】

《长江日报》


  
  看少看老 渐渐温柔

 
 
  作者:沈嘉柯


 

          七月某天经过三阳路,在一条巷子口侧身看了一眼,一个太婆靠在躺椅上,头发半挽了个发髻,右手夹一根烟,这太婆满脸皱纹,阿妈款式衣衫,但吞吐烟雾的姿势,一派高手架势。有人过去跟她打招呼,她就挥挥手,搭腔几句,隐约可闻一派粗鲁豪爽。真是一把年纪了,硬气不改。

    这样的太婆,见过不少,闭着眼睛也能够闻到老江湖味,你要是敢上前攀谈,她绝对可以跟你扯着汉腔,旧故事说个天昏地暗。老街道老房子老巷口,这太婆在黄昏日暮的光线下,淡看岁月的范儿十足。

    有空的时候我也跟小朋友们玩,不到二十岁的各种本地娃,聊天起来普通话说得非常顺溜,礼貌客气也很周到。不过呢,接个电话,要是家里人打来的,口音立变,切换自如。回过头,又是斯文可爱。这些小朋友跟我说,他们的妈妈们嫂子们是改不了口音了,不过他们可是轻松自如完全驾驭。

    还有那些小小年纪来武汉读书求学的年轻人,虽说武汉的大学是铁打的营盘,大学生们是流水的兵,不过呢,这流水一直流着,青春一直贯通八达,分布全城,带来的意义就不同了。就像长江一直流着,这城市不也就叫江城了吗。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一年年来,一年年走。樱花和湖水,小吃跟爱情,都在回忆里永不褪色。不少人留下来了,新鲜融入。这留下来的,跟呆了四年的,他们就跟软化剂一样,软化了火爆刚烈。

    看一个城市,看少看老。全天下的中年人都忙忙碌碌各种面具修饰。少年们有未来,一切不定型,人与城市,相互影响作用着,往前继续走着。老人们看惯春花秋月,干脆原原本本做人,且保留着过去的言谈举止,原汁原味。

    看武汉的少,再看武汉的老,你会发现这城市有一股子大趋势。你以为武汉总是那个全国人民嘴巴里说的样子吗?那可未必。日新月异地变,有一天你就发现怎么就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城市。几十年上百年又算什么呢?就跟煲汤一样,到了工夫和火候,又有一番面目滋味。

    不怕说句实话,新老更替,这城市也渐渐温柔了。

    至于我呢?有年秋天,气候凉爽,心血来潮,大发慈悲,我买了十几斤鸭脖子,真空包装密封了,分发快递给各地的朋友。这些北京广州等等地方的友人们收到这美味后,快活地大啃鸭脖子,想来,自然能领会这城市跟这城市的人,送出的默默温情。等他们念及提及,鸭脖、味美、友情、馈赠,这肯定在他们心田种下正面印象。

    或者,这也算本地特色,我也学到了一份收买人心的江城小市民的精明?那我觉得,也是好事一件。

       
 

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1-08/21/content_487593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