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剑》:这些大地上的事情

(2006-07-14 22:56:53)
《七剑》:这些大地上的事情

中国香港
导演:徐克
主演:黎明、甄子丹、孙红雷、张静初、杨采妮、金素妍
   看的时候看的是电影,看完了眼睛一合,脑袋里想的已经不单单是电影了。导演是电影的上帝,掌握电影里人与物全部的命运。我很想去摸到这个上帝的心,但不甚清晰。这些意思流转如云,却抓不到手掌中。我试图去这样观看,比如一个人物一个人物的代入。从何处来,将到到何处去,打算做什么,为什么这样打算?
   为了看《七剑》专门做了做功课。很是看了一些文字资料,这些集中在徐与报刊记者的对话。他说了很多,大部分都忘记了。惟有两个字非常清晰:成长。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物沿着自己的命运做好本分,每个演员表演好自己在什么位置的表演,就上佳了。也可以理解为,这个电影试图解答,作为群体命运大网络里,每个个体,都是在变化,在成长,从语言到行为,从而故事在发展。
   对于武侠来说,太阳底下确实无新事。衣袂飘扬如雪,不染尘土的武侠,与大地上的黄土浪迹的武侠,是手心手背的两面。这个就是第一个成长:导演的成长。他渐渐放弃了一个少年做梦的方式,转变为成年人做梦的方式。这区别很大,但没有优劣之分。特技本身是技术工具,但玩出飞天爆炸的,多半是孩童气息,充满了游戏精神,最重视等级与比较,谁的武功含量最高谁是老大。比如徐克在怕蜀山的时候,我看见有新闻八卦说,他对玄天宗背上的翼羽剑数目,都在画图里孜孜不倦计算着,不承载什么很具体的概念,是比较虚的痴迷。《七剑》则是成年化的徐克电影,每把武器追求的是形而上的东西,比如道义、信念与性格。这种差别,表现出的,是电影的气质。
   《七剑》的宏图特别明显,背景没有完全展开,但开端的气象已经很大。从朝廷要剿灭叛乱力量,带出前朝握权人士在现今的对立。小切口进去,大故事的线索现出来。武庄本是平凡村落,但由天地会人士领导了,代表意思就明显了。电影不打算只谈江湖,而是谈的整个天下的事情,整个大地上的事情。  
   在风火连城的世界里,他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大背景。新旧朝代交替,前朝的人有权势的,要么归顺(其实仍然容易被朝廷一灭了之才安心),那么就是朝廷死敌,要么就是走第三路线,成为边缘力量。他就是边缘力量,他不归顺朝廷,不受官方封册,他有自己独立的小王国,但他维持这个小王国的独立和自己的力量,依靠的是帮朝廷做事。这种力量在正统王朝成熟以后,经过百年围剿,会渐渐衰退,成为民间的传说与当朝的剿匪功劳。他的事业是属于他选择的求生之路。买卖人头获得高额利润,这些利润又是维持个人势力存在的必须。如果只是抢劫寻常百姓的粮草,那不过是普通盗贼。但他与朝廷王爷打交道,智谋也不差,还有城堡占据着,这样的人物往往隐藏着野心,但没有适当的春风,也就不会发芽。若有好风,趁势就大反了。或者另外一个深层意图,就是坐大被招安。
   他的对白很有意思。不管是发牢骚:“土匪……连女人都抢……”还是“糟蹋粮食”。都突出的是他的身份意识。他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超级大匪。他仍然把自己当成正面人物,是对别人进行道德评价的朝廷官员后遗表现。既然有了政治背景,要知道,这等人物的二元对立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从朝廷出来,在江湖上讨生活不过是别人的误解,他所做所为,哪里是一般心思能够扣帽子的。风火连城望着自己的手下自言自语道:“以前都是多么好的孩子啊,现在怎么就成了一群狼?”,他武功高强,在从前也还是远庖厨的“君子”身份。他本身也在成长,他要习惯从一个记忆身份到另外一个现实身份的转变。电影没给他完整的机会,作为反面人物,被消灭了。其实这样的机会,不光是已经流落匪类的他难得,在往后据说续集里要死掉的七剑成员,也是看各人的造化福分。因为身份认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归所。做狼就要抛弃羊的规矩。世上枭雄,多是如此。
   他的种种有点莫名其妙的细节,以及必然覆灭的命运,倒是叫我在他身上想了过多的武侠之外。     
   七剑则是团队。但任何一个单独的剑客都没办法承担全部侠义。既然小说背景有比较好的分散,借用过来也不错。如果一个全能的侠客拍出来就成为以往泛滥的造神运动。那不仅没意思,也满足不了徐克的“成长”与“超越”的需要。
   江湖恩怨是没有尽头的。单独的参悟,对于广大的群体,对于大地上庞大的社会政治和不错,毫无意义。一个隐士的洁身,与天下无关。通常武侠电影除了虚构鸦片麻醉,也就到此为止。因为侠义与武术,都不过是工具,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因此这部电影坚定朝着非武侠道路走去。他们要寻找皇权的解决。江湖与庙堂,哪里是分界,我已经分不清楚了。
   但在故事结束之前,他们仍然忠实地履行侠义的职责。在一个精神导师与组织人的身边,开始履行。付青主的精神领导意义,是电影里非常薄弱的一环节。基本上全部是依靠零碎的细节去猜测,不过无妨,剪辑了的电影确实太短,所有人物都有点这个毛病。最初他救了武元英,我还以为是个高深的隐蔽侠客。结果,他的身份是前朝刑部官员。朝代可以更迭,但皇权统治的制度则是不变的中心思想。虽然与风火连城斗争里,不算太迂腐,他的温柔敦厚士人作风始终不改。他是里面唯一不需要成长的人物,他的信条和最后的主张,都证明着,他代表着新旧江湖的关口。所谓的新江湖,也许就是更加现实的现世而已。如果维护皇权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是不是这些侠义,与传统江湖的概念背离了?   
   最值得期待,我最想看见的七剑下天山,却没看见。志邦与武元英的接剑,中间省略太多,比较遗憾。但是我后来这样理解,七剑下天山不是重点,因为七把剑不过是寻找到合适的人就下了。但手持有宝剑的人,是在变化着,重点是这些人下了天山,融入故事发展,带来的每个人的变化。
   杨元骢、楚昭南的身份个性,则是在后面慢慢交代的。七个人不是站在一个起跑线出发。而是前后成长的。楚昭南与高丽女人的爱情,带着境遇性,又带着同渊源的接近。都是奴,都是受过伤害的对象,但是一个有武力,解放了自己也可以解放别人。一个则纯粹因为爱情而解放。对于这个女人来说,被谁当奴是一样的。楚昭南的彪悍,充满了叛逆的野性。杨元骢天地会后裔身份,富有教养的表现,应该使他成为精神领袖。一旦他有了自我的认知和信念。那要看后来的故事了。
   刘郁芳的转变最得我心,因为最朴素最按照逻辑来。一个开头纯洁不沾染血气息的老师,带领着孩子们获得江湖的认识。从不会杀人,到杀了人后,渐渐安定下来,说不要低估了她和孩子们。我想起了《东方不败》了。下一代人为了恩怨,是继续走着老路,但对他们当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却是自我的成长,谁也取代不了他们自己的体验。家乡被毁亲人被屠,经过被追杀的血腥,经过被解救的侠义,无一不是打在心灵上的生生不息的江湖痕迹。男女老幼,谁也不是局外人。有恩怨就是江湖。至于江湖风波的源头,则是截然不同于过往。  
   《七剑》的故事看了,觉得中上,视觉趣味的把握上其实不算坏。但主题味道凝聚不散。这种味道更加多的,像是等待,看这样一群人,如何把这样一个江湖走下去。对比从前,它打破了我多年的武侠旧印象。对比英雄那样的弱智主题诠释(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英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历史问题上,做出了弱智的诠释。),徐克的探索显得“动态”。导演本身还在成长,电影是系列的,一切有待下文和时间的完善。
  那些纯粹做梦一样的侠义情怀,比较淡薄了,更加多的,是武侠的淡去。仅仅是武侠,根本不足够承载电影要表达的,徐克想表达的。里面的政治元素、社会元素和人的武侠情怀的成长,可以感觉到沉甸甸的重量。我确实看出一些人文的主义来。但还要全部看了后,我才敢做出评价性的判断。我是这么来判断有没人文主义的,电影能够对每个人做出交代,能够大致看清楚个体在宏伟命运里的成长脉络,能够去想想为什么,是什么导致这个人这样或那样,也就是人文了。
  说到最后,我其实反倒觉得电影本身,渗透着一个导演的无奈。电影叙述与他的主题,有着矛盾。要容许他的主题叙述清楚完毕,需要一个缓慢的节奏,续集又是商业运做上特别大的考验,据说现在这部票房很好,但愿观众们还会支持下去,一直到他把故事讲完。
  以往的武侠电影世界,是现世的简化,趣味的夸张。而现在追求现实的质量,一个“大师” 的追求,也是我这样看着电影度日的
  观众的追求。破旧立新是成长的典型表现。导演、电影还有观众,都在经历成长。那些激动过人心的江湖已经远去,新的江湖,又在哪里?这种微妙的错落感觉,复杂的观看心理,我觉得像是一种阵痛。
  从天马行空的娱乐浪漫武侠电影,到一部一部奔着主题行走的电影,一个导演的变化同样是我们社会的切口。能够带给社会的变化意义同样值得思考。作为电影评论者,什么时候把一个电影只当电影看,看得爽就叫好,不好就开骂;什么时候多想点电影外的东西,琢磨下导演的心思,也许是另外一门学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