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弗洛伊德谈心

(2006-06-24 22:47:44)
分类: 谈文化

  

 

找弗洛伊德谈心

  

沈嘉柯 专栏


【在谈心前】

 

  一百多年以前,弗洛伊德是这样招待他的求助者的。他请来访者坐下,坐到舒服的沙发椅子上,因为这样可以让对方放松。然后,他开始和病人聊天。

  我的十年职业生涯中,一直与心理学打交道。在我工作的心理咨询杂志有一个栏目就叫《沙发上的心理医生》,这是一部电影的名字,也是取材于心理医生们上个世纪的风潮。

  这风潮,便是从精神分析的宗师弗洛伊德哪儿来的,他把这种谈话治疗发扬光大,流行全世界。

  之后的一百多年,那个坐在沙发上的老头,影响了无数人,他创造的无数词语,进入了许多的生活。但凡从事文艺工作,就逃不开各种电影电视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性”。

   我最近一次读到弗洛伊德,是在人文杂志《LENS视觉》上。关于一位女士,萨宾娜·斯皮勒林。她与弗洛伊德的弟子荣格发生一段不伦之恋,与此同时,又给弗洛伊德写信交流。夹在两个心理学大师之间,人生混乱又充满隐喻,一面分析别人,另外一面拿自己当活生生的分析对象。

  不过以上都不是我想要聊的关键。正如我写下找弗洛伊德谈心这七个字时,心中浮现的是,是另外一个话题。

  虽然现代心理学已经变成科学实证作为主流了,脑科学医学高度,很多疾患都找到了根源。可是,精神分析还是盘旋在人类活动的世界,从大地到天空,到内心深处。

  我想找他谈心,这一次,是聊文学。文学是艺术的母体和源头,是最古老的表达。真的,这一百多年来,有了弗洛伊德的世界,文学就被精神分析潜入,无处不在的幽灵。

  说实话,如果不懂一点精神分析,世界上大部分的上等文学作品,你都读不出真正的味道。弗洛伊德这个老头创造的精神分析,像一副特别的有色眼睛,能够看见埋藏在日常之下的东西。心理学联袂文学,这样就很有趣了。戴上这副有色眼镜,跟我来。

 

 

【当令狐冲爱上东方不败】

 

东方文化里,我以最通俗的华语小说为例。金庸肯定想不到,怪才导演徐克买走了他的小说《笑傲江湖》的版权去拍电影,结果火了“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在这天马行空一般的神奇电影里,令狐冲爱上了东方不败。结果,大家居然还接受了,虽然有一部分还是觉得恶心。但如果深入了解下这两个角色,他们会开悟的。

我必须佩服徐克的犀利眼光,一眼看出来,东方不败和令狐冲就应该相恋,因为他们是一体两面的人物。

令狐冲是一个不断叫嚣退出江湖的人,喜欢喝酒,自由散漫,嘴巴上骂骂咧咧肆无忌惮,但实际上呢,他失意得意,都万众瞩目,结果是,他风靡江湖,令人憧憬,广交朋友搞义气。表面上不喜欢权力,但实际上,他很享受被信任,被尊敬,跟大人物混在一起的快意。

东方不败是一个拼命追求不败巅峰的人,看起来,为了登顶,连自宫都干得出来。结果呢,东方不败为了爱情,背叛兄弟,丢开天下第一大魔教,斩断人际牵绊,隐居弃权了。拥有极高的权力,绝顶的神功,但他躲进小楼成一统,绣花去了。

你看,真正退出江湖的,反而是东方不败。令狐冲不过是失去了最爱的小师妹,亲情上失去了类似母亲的师母,精神寄托上,象征着父亲权威的师父岳不群,人格破产,彻底崩溃。心理上完全无所依托,才接纳了任盈盈。他是彻底对世界失望而躲开,这又哪里是笑傲,分明是逃跑。

徐克让东方不败和令狐冲相爱,太精神分析了。如果说令狐冲是金庸的意识,东方不败就是他的潜意识。虽然,金庸不喜欢徐克的改编。

弗洛伊德先生,你看,令狐冲真正爱的,不正该是东方不败呢?因为东方不败的境界,正是令狐冲所缺少的。小说里他们你死我活,但在秘密运行的精神世界里,在电影的点破里,他们相爱了。

当你意识到他们是一体的,你当如何看待自己?不管你是认同令狐冲,还是认同东方不败。

中国有一个盲人歌唱家,叫周云蓬。很多人喜欢他的音乐,因为有一种专属而独立的气息,自成一国,宁静满足。他在接受访谈中说,恰恰因为失明,他得以躲掉了饭局,躲开了人生的枷锁,躲掉了一个传统意义的中国男人,应该承受的职责,奋斗、成功、拼命赚钱诸如此类。所以某种意义上,他要感谢他的失去光明。否则,一样要背负着失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像狗一样,在世上讨生活。

但是,他是被动的,凑巧的,是一种偶然的恩赐。按照我们小时候教科书读到的定义,他是失去光明而自发的远离尘嚣,有了自己的一个世界,而不是自觉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有自觉的人吗?

 

   【当月亮照着六便士】

 

西方文化里,我也找一个可以对应的,很通俗的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为例。毛姆也很爱精神分析这一套,这部作品完全可以当成呈堂证供。毛姆以艺术家高更为参照,写了这么一部近乎冰冷的神作。

让我直接摘引下翻译者的序言简介:这小说写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查尔斯,职业高尚,地位不错,家庭美满。但他却迷恋上绘画,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

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

在岛上,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

那你呢?在漫长的人生中,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那一刻,你不想上班,不想结婚,不想成功,不想拼搏,不想努力,不想做一切既定的事,不要飞黄腾达,不要口是心非,不要钞票房子,不要虚伪维持的家庭,不要束缚牵绊的亲人,什么都放弃,然后去一件事,一件证明生命只属于你自己的事。不管这件事情是什么。

唯有为自己纯粹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活。否则,你与千万个其他人,有什么区别?很遗憾,没有区别。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生老病死的。

你的“本我”是什么?你的“自我”是什么,你的“超我”又是什么?

人生是没有自我的,所谓自我,这种东西你得跟世界划清界限才会有的。通俗一点说,人,必须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你将是壳子或零件,是附属物,是被投射的镜像,被填塞和转动,被需要和满足。

划清之后,自我与世界,头顶的月亮和地下的六便士,还得并存。这个过程可以逆推,不能顺导。

当那个画家看起来一无所有,独自面对岛屿上的一切,最后连创造出的最伟大的作品,也付之一炬时,你也许以为他什么都没有了。

你错了。

他得到了,对于生命来说,具有最高意义的——追寻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他得到了他自己。仅此而已。即便付出了一个社会人所能付出的,全部的代价。他自觉的,主动的,顿悟的,不顾一起豁然开朗,撕开血肉见性明心。

这个过程诞生过,又消逝,并不会长存。

 

【我的邀请】

 

一个没有令狐冲的世界,也不会有东方不败。他们共同构成江湖。

一个没有家庭事业子女的查尔斯,也就无法抛弃家庭事业子女,去完成自己。他们共同构成了“月亮和六便士”。中西合璧,殊途同归。什么文学、什么心理学,本来就是一种东西,不同的表达形式。就像人从无到无没有意义。从有到无才有意义。一开始就什么都没有的人生,不足以谈放弃。

精神分析是有意义的,虽然,你我总会走向一个地方,走向同样的尽头,我们都会死的。

你看,我并没有跟弗洛伊德谈心。我只不过是打着个幌子,借着精神分析,来说出我想说的话。

但我的这种写作行为,又隐藏着我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不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你,必须你自己去寻找。这一刻,我满脸笑容,完成了一份值得完成的作业。现在,我邀请你分析我,不必客气。不管你是否借用弗洛伊德还是谁谁谁的学说。

暂时我先期待着,当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时,江湖不再令人畏惧逃避,也不必笑傲;我还期待着,你拣起六便士,仰头,看见月亮在天空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