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栏随笔 |
《功夫》:那一棒的风情
文/沈嘉柯
原载《春城晚报》
拿着大棒子打了黑帮头头的脑袋,可以看成是主义良知的占据了上风,那脑袋都被进坑里,还摸到残余的小棒子,轻轻打了火云邪神的脑袋,那时候应该已经是看见本质的时候。平时偷偷摸摸,混混一个,但是关键时刻不含糊。
这一棒的风骨,来自那一棒的风情(棒棒糖)。那么朦胧的情感,居然还具有那么强烈的效果,在引导正义的时候。
最后邪派角色偷袭,被抽出的暗器,在掌心旋转一下,那金色的暗器细棒,开出莲花来:你想学,我教你啊!到此,终于修炼成正果。
功夫有什么重要呢!其实一开始,他就暗怀着。若不是爱的棒棒糖,激发良知,弃暗投明,若不是一大棒的证明,一小棒的风骨,哪里有最后一小棒的飞花?男人用拳脚棍棒和功夫征服世界战胜邪恶,女人,准备好一支棒棒糖就够了。串起回忆、爱情、勇气、鼓励,重新找回信仰(我觉得应该是信仰,经过考验的信念,就成为了信仰。不然维护正义锄强扶弱只是细碎的道德)还有战斗,全靠它了。
一笑,当然,这是一个童话。功夫原本就是所有孩子的梦想,所有成人的童话。平民心中的道义,最传统最普通也最海量。
那么多的暴力和特技,最后无比温情脉脉地结束。看着那不断增加的票房指数,忽然发现,最老套的,永远是最有效的。
记得下次看,嘴巴里也含一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