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镶蚀玉髓珠—两河流域的文明
标签:
文化西亚古文明镶蚀玛瑙珠天珠前身 |
分类: 神奇天珠 |
具体工艺大致有5种:
一:红、黑玛瑙涂上可形成白色线条涂料加热
二:未处理天然玛瑙涂上碱性化合物;加热使之「白化」,涂上加热后可形成黑色线条纹的硝酸铜,加热制成。
三:天然玛瑙涂上涂上加热后可形成黑色条纹的涂料,加热制成
四:天然玛瑙涂上碱性化合物,两端不涂涂料,加热形成中段的完全白化。二次在中段涂上硝酸铜,加热制成。
五:未处理玛瑙涂上碱性化合物、硝酸铜,两端不涂涂料,加热1次制成。
而这是一个西汉墓葬出土的天珠,那西汉是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比对一下不难看出,两河文明的蚀刻玛瑙比国内最早出土的天珠早了2000多年,因此,如今的藏系天珠应当同两河流域最早期的蚀刻工艺有着某种渊源,天珠上的图案来自古代两河流域的珠子纹样,只是后来有演变和发展,早期的天珠或者说天珠的前身都是蚀刻红玉髓珠。而这样的蚀刻玛瑙经过现在考据有多种途径传入,第一种途径主要是从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阿富汗地区传入吐蕃。另一种途径是由巴基斯坦经于阗进入吐蕃。
http://s15/mw690/001fA2UGzy6GOyFGJga1e&690
镶蚀线有部分脱落,或氧化,或受沁,但数千年前的人们要在硬度为7的玛瑙上蚀刻各种图案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http://s5/mw690/001fA2UGzy6GOyGSXVW24&690
每颗珠子都不规则,落后工具下手工打磨的结果,正因此才更显得质朴沧桑。
http://s11/mw690/001fA2UGzy6GOyHqaD0ba&690
http://s15/mw690/001fA2UGzy6GOyHZm9g9e&690
http://s14/mw690/001fA2UGzy6GOyIOMOh5d&690
http://s14/mw690/001fA2UGzy6GOyK4VDn6d&690
http://s5/mw690/001fA2UGzy6GOyKOgPW64&690
http://s15/mw690/001fA2UGzy6GOyLsmjI6e&690
http://s11/mw690/001fA2UGzy6GOyLTUMO2a&690
为使大家更清晰地看到古法镶蚀工艺,以区分于如今泛滥的强酸仿古的着色手法,细心观察很容易发现,白色图腾同玉髓是基于一个平面的,初看似乎同如今的做旧表象有些相似,白色现条同样有细小的黄色物质,但200倍显微结构下便一目了然,所谓的黄色物质是铁离子入沁的结果,红色玉髓部分同样存在,只是视觉上我们看不到罢了。
http://s1/mw690/001fA2UGgy6H7omBw0o10&690
http://s1/mw690/001fA2UGgy6H7ondQdO70&690
天然玛瑙中的缠丝,镶蚀时遇到这些缠丝明显被阻断,这是因为玉髓晶格间分子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
http://s14/mw690/001fA2UGgy6H7onE9c17d&690
这个不玩古玉的人都看得明白。
http://s8/mw690/001fA2UGgy6H7oopxmT07&690
镶蚀部分受到了铁离子沁染,同样的润泽,表里如一的包浆。
http://s13/mw690/001fA2UGgy6H7ooUvKsbc&690
白色的也是玛瑙,有朱砂析出,但表面有传说中的C型风化纹吗?倒是有古玉中的橘皮纹,只能说,唉,还是不说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