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缩小同一年级相同学科班与班之间的差距

(2014-09-26 19:28:58)
标签:

教育

如何缩小同一年级相同学科班与班之间的差距
赵振英
在每次统测之后,我对各班的成绩都要进行核算,进行成绩分析。多次的数据显示,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平均分在班与班之间的差距相当明显,同一老师所教的班级存在差距,相差1—3分也属正常。在不同老师所带的班级单科平均分相差20余分,这种差距在语、数、外三科上都很明显,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单班单科平均分差距能高达30多分,这一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相同的起点,均分的学生,不分快慢班,如果说学生之间有差异,那肯定存在,但绝对不是因为分班时某班少分了一两个优秀生而造成的。原因何在?同样的生源、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校,不同的只有老师。同中求异是最常用的比较法,不难看出问题在于老师。在任的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都是科班出身,从学历、从专业上都没什么两样。从敬业精神上看也没什么区别,所有教师都很敬业,往往成绩差的老师更费心思。所不同的就是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学与管理的细节和对学生要求的具体情况。
如何缩小同一学科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呢?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缩小同一学科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可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宏观上。
1、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骨干教师之所以教的成绩表较好,肯定有其长处,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控、对学情的了解、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如果能通过组织活动,有效地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在专业上给予引领,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必能促进落后班级的进步。通过集体备课统一做到:①、统一思想、认识(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影响)。②、统一重点、难点。③、统一学习的深度、广度。④、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课外作业要求)。简单了说就是统一教案和学案,在宏观上力求保持一致。(对学生要统一、对教师也要统一。对学生统一比较容易做到,对教师同意就比较难,因为这还涉及到老师的习惯和认识的问题。)
2、确定目标建立机制。我们想通过集智备课共享智慧,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想法非常好,但是并不容易实现。因为引领不是义务,学习也未必自愿。其关键在于两个方面,②落后教师有没有需求。①骨干教师了不乐于帮助。如果一个愿帮、一个愿学,那自然好办。如果都自以为是,谁都不服谁,谁都不买谁的帐,那就难办了,我们知道“强赶着不是买卖”,没有内需外因是很难奏效的。
当然,我们老师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谁都不甘落后,后边说的现象是不会出现的。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落后班级进步,缩小班与班的差距,我们可以把同一年级的同科教师作为一个团体,确定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结合适当激励机制,必能有效的促进合作,缩小差距。
二、微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统一,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也是管理学上的基本要求。凡事要往实处做,问题一定要落实到位、一抓到底,分工要精细、职责分明落实到人,职责一定要分明。具体的讲,就是对学生不值得任务要具体,要求要详细。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问题就要有督导,不可敷衍,你对学生敷衍,学生就会对你敷衍。比如说:老师让学生“背诵”某篇课文,事后老师从未检查;老师不让学生上课说话,课上学生说话老师却置若罔闻;老师让学士把错题改过来,学生改后老师从未批阅。最为典型的是“假期作业”老师留的满满的,学生花了一假期时间来做,开学后老师没有看过,获批个“阅”。试想我们这样敷衍学生,学生还会按你的要求去做吗?一开始学生都很听话,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一次不查、两次不看,长期的敷衍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都暗暗地变“懒了”,偷懒之心人皆有之,这不足为怪。(我们都知道,那科老师“厉害”学生就学那科,那科的成绩就好。老师厉害怎么讲?简单地说就是那个老师要求严格,能够言行统一,说到做到,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要想让学生做到“令必行、禁必止”,那并不难,首先我们教师就要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检查” “有安排就要有督导”,“查必严”“错必究”。一开始就这样要求,这一点对于初始年级、初始学科非常重要,你能保持多久,学生就能保持多久。如果学生对老师失去了信任和信心,那只有调整老师,从头来开始,用新老师的严格改变学生习不良气,用新老师的信誉唤取学生的信任。
“细节决定成败”,我们通过了集智备课,在宏观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差就差在细节上,不同的教师工作作风不同。只是一点点的微小差距,却造就了班与班之间的诺大差距。让我们从细处抓起、从小事做起,诚诚恳恳对待学生,认认真真对对待问题。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小,每个班的成绩都会优秀起来。
有许多老师慨叹,“小学生如此听话,进入初中后开始叛逆了,越来越不懂事了!”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从教师的角度上分析。我们教师认为,学生进入初中已经长大,从管理上不想小学教师那么细腻,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缺乏了老师的指导和约束,不知所措。从学生角度考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进入了青春期,逐步形成的个性与集体的矛盾;学生自认为已长大,试图摆脱家长和学校的管理,与心智发育不完全,思考问题不全面,处理问题轻率武断,形成了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形成中学生难于管理的内在因素。
换个角度思考,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懂得了人情世故,应该更为懂事,更易沟通。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学会交流(交流不是命令、不是批判,也不要只谈学习。有些教师除了学习就不知道何学生说什么。聊聊家庭、聊聊生活、聊聊爱好、疏通感情),善加引导,应该更易管理。
班与班的成绩的差异,无非优秀的班级差生少,落后的班级差生多,只要我们转变工作习惯,用我们的耐心和耐心,维持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就可以帮助学生安全渡过青春期。少一个叛逆,多一份成绩,呵护好每一个学生,就能创造最好的成绩。
2014-9-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