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袭波士顿》:惊心动魄102小时

标签:
娱乐影音评论恐袭波士顿 |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IFJSEcuuOm
2013年4月15日,第117届波士顿马拉松如期举行。民众积极参与,警察严正以待,整体氛围不但热闹而且祥和,不过,也总是暗涌着一股凶险。果然,就在比赛还在进行当中,震惊全美乃至整个世界的爆炸案发生了。数人死亡,百多人受伤,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整个波士顿都陷入了紧急状态之中。
在一边救治伤员、安抚死者、伤者情绪的同时,追凶,成了波士顿警方最紧迫的任务。因为,炸弹的制造、引爆者,正前往下一个恐袭目标——纽约。更大的爆炸案,或将在纽约发生。即将于11月17日在国内正式公映的《恐袭波士顿》,就是以此真实事件为原型展开的。
按理说,这样一部大家只要搜索就能知道答案(真凶是谁?他们的目的为何?缉凶的过程如何?)的电影,在可视性上应该没有什么突破,但《恐袭波士顿》还是拍出了惊心动魄的感觉。尤其是在警察主导下的全民缉凶、全民反恐,很多细节都让人看的心惊肉跳,甚至毛骨悚然。将一个真实的爆炸事件还原的如此有戏剧冲突,情感带入,甚至燃情沸血,《恐袭波士顿》无疑是成功的。
《恐袭波士顿》中,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警方很快就锁定了两名嫌疑人。追捕、缉拿这两名嫌犯不仅是警方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更是《恐袭波士顿》的看点所在。结果,警方在苦苦追凶102天后,在民众的积极参与下,先后将哥哥击毙,将弟弟擒获。至此,逝者可以安息,生者可以安全。
在对警方历时102天的追凶过程进行还原的时候,《恐袭波士顿》在剧情的架构上没有炫技巧,也没有玩花样,就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流水般的记录着、还原着真实的一切。但影片对节奏的把握,对氛围的营造,对细节的铺排,对过程的打磨,还是有所设计的。
这种设计,不但没有破坏电影的整体感觉,更让真实的爆炸事件在可信的基础上,有了一种可怖到人人都想诛之的感觉。全民反恐,恐怖活动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这种主题内核的植入,也因此而自然流畅。
比如暴徒绑架中国留学生的桥段,惊心动魄到让人窒息。那种紧张感、代入感,分分钟都让观众的情绪与电影里中国留学生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片中,那名被绑架的中国留着生满头大汗,满脸恐慌,但又不失机警与果敢。戏外,观众的心也被提到了嗓子眼,大气不敢喘,小气不敢出。同呼吸、同命运,观众与角色彻底的融入了一起。将已知的真实事件,拍出了压迫的痛感、窒息的快感,由此不难看出,《恐袭波士顿》的制作是不乏诚意和匠心的。
影片的高潮自然是片尾的警匪大战。密集的枪火,誓死的枪战,既凸显出恐怖分子的狂暴残忍,也呈现出警察缉凶的不易和艰辛,进而从一个侧面突出了和平的可贵,正义的伟大。珍惜生活每一天,爱国爱家更爱人,影片的主题内核,也因此深入人心,燃情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