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别漾青春,稀视年华

标签:
娱乐影音评论少年班孙红雷周冬雨董子健 |
始于1978年的“少年班”是一种专门针对早彗少年的较为特殊的教育形式。上世纪8090年代,它曾风靡于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全国各大高校,其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参加国际大赛,为国争光。对很多人来说尤其是9000后而言,“少年班”颇具神秘色彩,关于“少年班”的种种传说更如天方夜谭。即将公映的电影《少年班》旨在为观众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力求以影像形式为观众答疑解惑,梳理“少年班”的来龙去脉,细枝末节。
取材于真实现实原型的《少年班》由于颇具揭秘、解密性质,故在立项伊始就备受关注。7080年代生人想看看与自己同步生长的“少年班”在影像中究竟是什么样,9000后则以猎奇探新心态一究“少年班”的神奇之处,所以,影片的受众定位是极其广域的。加之热映之际正值学子高考完毕、暑期临近,档期也非常应景。
《少年班》由孙红雷、周冬雨、董子健领衔主演。从演员年龄构成看,孙红雷自然是老师,而周冬雨、董子健也当仁不让成了少年班的学生。如果仅仅围绕少年班奇才如何攻克世界级难题做文章,电影势必会枯燥的索然无味。欣慰的是,影像镜头聚焦的是少年班孩子们的生活日常,其中兼具点缀着他们解答世界难题的壮举。而老师孙红雷、学生周冬雨、董子健、校长赵立新等种种角色则为观众烹出了一道五味俱全的稀视青春大餐,令人亦有了一种别样的生命体验,有滋有味儿,有意有趣儿,蛮值得一看。
“少年班”的孩子大多十几岁出头,他们年纪青葱嫩涩,思维却极其明锐迅捷,尤其是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但过人的智商之下,他们的情商势必会有所受限,正所谓上帝是公平的他在为你打开一扇窗的同时一定会关上另一扇。体现在电影中就是少年班的孩子们几乎人人都行为乖张,与大众日常所思所想格格不入,所以常常引发危机,甚至直接关切到少年班的生死存亡。他们对爱情懵懵懂懂的追求,对自我翻江倒海的宣泄,对个性张扬跋扈的展示,对日常无所顾忌的逆反,一次次见证了他们对青春肆无忌惮的挥霍。所以,之于大多数而言,他们的生活是璀璨瑰丽的,他们的年华是别致新颖的,对青春的不羁玩弄与颠狂透支,正印证了少年班的与众不同。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解,当看到一众少年班学子在公开场合大肆求爱,在偶遇车震后愤而烧车,面对中科院院士大胆使用神技解答难题时,就不会惊异他们为什么会入选少年班?!
影片在尽力还原、再现少年班细琐生活、学习往事的同时,还从一个侧面对少年班的产生与归因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深究。老师孙红雷与校长赵立新之间的游斗、鏖战,深刻映射了新鲜事物产生的艰难过程。而学生董子健假冒天才少年“混进”少年班的羞辱事则是对当下学校、社会教育所存问题的一次有力鞭笞,反省与深思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