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德国电影节:与德国电影漫步在人间(图)

(2013-10-12 14:09:31)
标签:

娱乐

影音评论

2013德国电影节

德国电影《铁皮鼓》

2013德国电影节:与德国电影漫步在人间(图)


学生时代,我对德国的认识大多来自书本与电视。东德、西德、柏林墙、慕尼黑啤酒、奔驰轿车、足球、克林斯曼、贝肯鲍尔、贝克尔、格拉芙(网球名将)、奥运会、游泳健将...在那些记忆力,德国以及德国人是粗犷的象征;做老师后,我曾给学生讲过一篇阅读文章——《用量杯做饭的德国人》,说的是德国人的精细、节约生活;再后来,在网上,我曾读到过一则小故事,讲的是几名中国游客在德国饭馆吃饭,因浪费遭报警的尴尬...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默克尔的上台,我对德国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了。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德国的认识与日俱增,日渐变化,但德国电影给我的印象却始终如一。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对于像我这样的60后、70后甚至80后来说,这首歌曲并不陌生。那个年代,是它,陪伴着无数国人度过了童年时光。没错,它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内地风靡一时的德国电影《英俊少年》的主题曲——《小小少年》。而正是它,开启了我对德国的启蒙认识。差不多是在同一年代,还有一部在内地流行过的德国电影——《铁皮鼓》,也非常令人记忆犹新。可以说,直到上世纪末,我对德国电影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英俊少年》与《铁皮鼓》中。


说到德国电影,就不能不说享誉全球的德国柏林电影节,以及于今天(2013年10月12日)在北京开幕的“德国电影节”。据说,电影节期间将有十数部德国电影与观众见面,这其中不乏《铁皮鼓》《汉娜.阿伦特》《亲人之间》《人尽其能》《戛然而止》《海的黎明》《乱世启示录》《舍我其谁》这样的佳片。《铁皮鼓》我在童年时代的露天电影院已经看过,后来又在央视电影频道多次翻览过。《乱世启示录》《海的黎明》《汉娜.阿伦特》虽然只看过些许片段,却也悄悄喜爱上。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德国电影是无法与内地见面的。对真正的影迷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2013年德国电影节期间光临内地的数十名德国知名电影人、十数部颇具德国代表性的电影,对于像我这样对德国电影有所了解,却又仅知皮毛,但还想进一步了解的影迷来说,无疑是金秋时节的最大“收获”。


其实,电影中的德国形象对内地观众来说并不陌生。那些对内地观众来说如数家珍的二战电影中,尤其是诸如《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绝世佳片,德国形象已经被全面被好战分子法西斯希特勒所代表、笼罩。而真正的德国电影也并没有回避这段对德国乃至德国人而言都堪称屈辱的历史细节,无论是《铁皮鼓》《海的黎明》还是《汉娜.阿伦特》等都勇敢直面战争的残酷、残忍。不过,与好莱坞二战大片相比,德国本土电影中的二战事实里,更多的聚焦了小人物的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从而也让观众得以更加精准、确切地接近、了解德国民风、民情。


2013德国电影节:与德国电影漫步在人间(图)



褪去“二战”的外衣,现实生活中的德国电影亦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比如,观众即将于德国电影节期间看到的《欢迎来到德国》,就是以比较幽默的笔触讲述了德国、土耳其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再比如《亲人之间》,则用非常生活化的手法描述了欧洲中上层家庭看似稳定的社会结构却因一个意外——母亲离家出走(家里家外、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间的矛盾纠葛也随着这一导火索而突然爆发),而面临崩塌。


这几年,中国电影在数量和票房上都在以几何数字增长。引进的电影中,也多以美国大片为主。华丽数字上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体虚的表征。想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包括德国电影在内的世界各国电影(日本、朝鲜、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巴西、印度、巴基斯坦、英国、法国、美国)在内地影院哪怕是露天影院都能觅得知音。近些年来,观众接触美国意外的国外电影的机会是越来越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德国电影节的盛大开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次中德电影人、电影文化交流的良机,对内地影迷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福利”,更重要的是,内地影人更有机会亲自向世界优秀电影请教、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