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战》:影帝1+1,影效大于N(图)

(2013-09-28 22:36:20)
标签:

娱乐

影音评论

《心战》

任达华张家辉

《心战》:影帝1+1,影效大于N(图)


尽管真正的国庆假期还有两天,但电影国庆档期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武侠巨制、文艺小片,凄美爱情、喜剧幽默,3D的、2D的...十数部影片杂堆上映,以求分得一杯羹。在众多公映或即将公映的影片中,《心战》无疑是最具特色的。说其有特色主要是因为它是一部犯罪心理片,尽管这种类型片在好莱坞甚至香港影坛都不算少见,并集聚了一批铁杆粉丝、影迷,但在内地影市中,则因口味重,色调暗,主题灰色,而难见踪影。10月3日上映的《心战》无疑能满足这部分观众的极大需求。


作为一部犯罪心理片,《心战》在氛围的营造上做足了功课。这不仅能从全片的色调、情节的设置、画面的质感窥见一斑,就连影片海报也赤裸裸地体现出影片的重口味本色。主题海报中,两大主演背景中的楼群是由注射器、利刃、刀锯、榔头铁等“杀人工具”组成的,而这些恰恰都是主人公李良(任达华饰演)替欲自杀者执行上帝旨意时“行凶的工具”,但凶手真的就只是李良吗?尽管影片一开始,他就提着这些工具到警局自首,声称自己杀了人,并能详细说出杀人时的情况以及被杀者的景状...不过,“心战”却是从这一刻就开始了。而“心战”双方则是凶手与警方、欲自杀者与杀人者,当然,更重要的则是自己与自己。


大多数涉及犯罪心理的影片都以社会学为大背景,加之社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专业学识,得以让所有的犯罪根源、犯罪动机得到很好地解释。《心战》就包含了大量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犯罪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不过,虽然专业,但在具体影像的演绎下,却也不难理解。对于喜欢这种口味影片的观众而言,这样的考验不是难事,倒是苦了这帮演员。据悉,影片在拍摄时为达真实效果,专门请了香港顶级犯罪心理专家坐镇拍摄。而一贯喜欢精益求精的影帝任达华、张家辉在犯罪心理专家的调教下,尽管辛苦不堪,但影帝1+1,效果却远远大于N(N>2)。


《心战》是两大影帝任达华、张家辉的第N次牵手(此前两人曾合作过《大事件》《黑社会1/2》《大追捕》),而且饰演类似角色,对两人来说都不陌生,只是,这一次,角色口味更重,色调更灰暗。而且,张家辉在影片中狠狠虐了一把任达华,以复了之前几部影片中其被任达华追/捕的仇。或许是因为这个因素,再加上剧情的需要,两大影帝的精彩对决成了该片最具看点的环节之一。


尽管《心战》中的案例属于极端个案,在现代社会并不具有广泛普遍性、典型性,但其深究的心理根源却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影片涉及的几起自杀、他杀案件,皆源于当事者心理压力过大。这种压力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房子票子车子,工作生活家庭,当然,情感也是很重要的因子,还有就是日益普及的网络等等等等。压力之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结,解决好了,一念成佛;处理不妥,一念成魔,这正如影片海报所写一样。而片中任达华、张家辉就游走在这样的魔与佛之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