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味道》:舌尖上的北京,舌尖上的生活(图)

(2013-03-27 00:35:17)
标签:

娱乐

文化

美食

《北京味道》

《北京味道》:舌尖上的北京,舌尖上的生活(图)


2013年春节前夕,即2月3日至2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连续六天在黄金档推出新春巨献——六集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北京味道》,旨在探寻城市与人、与美食的关系。春节前后,漂在北京的我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宅在屋子里,享受着一个人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有幸收看到了这六级美食纪录片。今儿有消息说,该纪录片将登陆北京卫视综合频道上星播出,并将在各大视频网站同时推出。作为一个曾经看过该片的北漂而言,这消息令人兴奋。因为,更多的人会像我一样,深深地被“北京的味道”所吸引,以至于忘却一个人的孤独与烦恼,生活中的坎坷与波折,工作中的不顺与酸楚...

《北京味道》:舌尖上的北京,舌尖上的生活(图)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热大江南北,一时间,“吃”又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就连那些“非吃货”们都情不自禁的留下哈喇子,看着电视解着馋。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旨在向全民展示中国美食,那《北京味道》则旨在展现生活在北京这座城市中的人们与美食的微妙关系,而且,与《舌尖上的中国》不同的是,《北京味道》将目光投向了远离家乡的城市人(像我一样的北漂族),记录着北京这座城市有关唇齿之间的情缘与记忆。


在已播出的那六集《北京味道》中,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有历久而弥新的胡同吃食,有融贯古今中西的丰盛餐宴,有充满母亲浓情的拿手菜肴,对我这个北漂一族来说,宫廷御膳、满汉全席都隔得很远,倒是北京街头的那些小吃,以及弥漫在新旧胡同中的历久弥香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进北京之前,北京味道之于我的印象只源自于电视机上的冰糖葫芦与正宗北京杂酱面。几年前,当我首次“飘进”北京时,首先尝到的就是红彤彤的、甜丝丝的冰糖葫芦串,那是幸福的味道,惬意的能让人心醉...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天桥剧场附近,远远望去有很多人排队。走近一看是在等着吃老北京杂酱面。循着香味,我也加入了队列中。大约1个钟头,终于轮到了我。好大一口海碗,粗细匀落的面条,绿白相间的葱丝,翠色惹眼的黄瓜,有些甜又有些咸的热喷喷的肉酱,在服务员的指导下拌了又拌,直到每一根面条上都缀满了面酱与配菜的清香,我才细细品味起来,那种感觉,至今都值得回味。

《北京味道》:舌尖上的北京,舌尖上的生活(图)


说起北京味道,准离不开烤鸭。走在大街上,满眼的烤鸭,有时甚至会让人怀疑其真真假假。有一年初夏,我和几个朋友来到位于双安商场边的全聚德烤鸭,只想一品这举世闻名的北京味道...说实话,那顿就餐的感觉,我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能说,那是我在京若干年,品味到的最正宗,最华丽的“北京味道”。

当然,作为北漂族,不可能天天吃烤鸭,也不可能天天杂酱面。路边、街头来自各地的小吃餐厅也是我等常去之地。麻辣烫、山西面、兰州拉面、云南米线...尽管都不是北京本地的小吃,却因为紧邻或远隔京式菜肴,或常被京人光顾,也已经有了几分北京味道。我想,这或许就是生活的魅力。

其实,北京味道既不属于某一个人,也不该狭窄地定义为北京专属。对于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且开放度、包容度都极强的城市来说,北京味道属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北京味道,让我无时无刻地体验着舌尖上的北京,更令我无穷无尽地品味着舌尖上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