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爱情魔鬼赵小僮杨童舒关于爱情与那些魔鬼纽约影展金奖影评 |
临近5.1,内地影市也迎来了旺季。多部内地大片纷纷上映准备在这个小长假分得一杯羹。但悲催的是,除一部国产大片仍在挣扎外,其与国产电影在“两艘大船”(《泰坦尼克号3D》《超级战舰》)的夹击下基本没有“生还”余地。尽管这两艘大船在内地上映已经多日,尤其是前者,接近一个月时间,但在影片拍片情况看,60%以上的场次都给了它们,内地电影再次遭遇史无前例的尴尬。当然,这并非中国电影尴尬的开始,更不会是结束。而有类似经历的影片还不在少数,比如前不久曾经上映的国产默片《关于爱情和那些魔鬼》(赵小僮执导,杨童舒、莫少聪)。
观众多是视觉动物,过度追求感官刺激:说实话,内地观众还是很不成熟的,用一句粗话来讲就都还是“视觉动物”,在影院看电影,大多数国内观众还是喜欢追逐视觉刺激,感官震撼,只求娱乐,无关什么思想性。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观众。尽管中国电影已有百年历史,但中国电影真正走向市场面对观众还是这几年的事情,在对金钱利益的追逐中,电影业得到了极具膨胀与发展,而观众水平却停滞不前。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就缺少对观众的培育,加上,国民素质本来就不高。因此,一些大成本、大明星、大场面的影片得到疯狂追捧,尽管这些影片没有内容,没有剧情,没有内涵,但至少在票房上大获全胜。上亿甚至几亿的影片越来越多,尽管这些影片大部分都不挣钱,但观众就是喜欢,就是图个简单、粗暴的快乐。也因此,《关于爱情和那些魔鬼》备受冷落。
前不久,导演赵小僮的处女作《关于爱情和那些魔鬼》在纽约影展拿了最佳电影金奖,这也是该影展唯一一部金奖。而主演杨童舒的表演也得到了影展评委的高度评价(纽约影展评委之一米歇尔表示:“在全部四十多部参展影片中,《关于爱情和那些魔鬼》风格独特,演员杨童舒非常自如得饰演一个女人的不同阶段,默片和音乐非常准确。”)但就这样一部在国外备受好评的影片在国内却遭到了前所未有尴尬。据笔者调查,在我附近的这几家影院,基本上没有给该片什么排期。即使有,也只是在过早或者过晚的垃圾时间。在京城其他影院,笔者看到,该片排片非常非常少少,有的影院只排了一场或两场,就匆匆下线了。以至于有些观众下班后要去影院看《关于爱情与那些魔鬼》,压根就找不到该片。
内地影院势利眼,眼睛里面只有钱:内地影院是十足的势利眼。谁有钱,谁的腕大,就给谁排多多的影片。比如,此前有某个非演艺界名人出演的影片,那叫一个烂呀。可在一些影院这样的烂片往往能得到很多且长时间的场次。还有一部什么鬼烂鬼烂的所谓恐怖片,因为女主角的大胸大乳,而获得影院超级待遇。而像《关于爱情与那些魔鬼》这样的小众片、文艺片却一点机会都没有。其实,《关于爱情与那些魔鬼》还不是最惨的。前年5月份,笔者打算去看一部影片,早8:50的。结果到了影院才发现,还没开门呢。但排期上却写着这部当时的新片,后来一问才知道,这是忽悠片方的,同时也忽悠了观众。大家想想,有这样唯利是图的影院,内地电影尤其是小众影片,文艺片怎么能火的起来。别说火了,就连生存都是问题。有这样的观众,再加上这样的影院,内地电影抗衡好莱坞大片只能是过过嘴瘾,这从《关于爱情与那些魔鬼》的惨痛经历就能窥见一二。
中国电影的尴尬,不仅体现在《关于爱情与那些魔鬼》上,更体现在诸如张艺谋的大片《金陵十三钗》等大片上,这些影片尽管在国内票房数亿,但在欧美却乏人问津,与《关于爱情与那些魔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突显出中国电影内外交困的苦涩境地。
面对中国电影的尴尬窘境,如何解决:骂爹骂娘只能解决一时之快,说到底还是要找出症结所在,找出解决之道,使更多中国电影避免重蹈《关于爱情与那些魔鬼》的覆辙。笔者认为,观众素质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那得长时间培育,诱导。当下之急最有效的应该是从影院入手。比如建立小众影片、艺术影片厅,专门放映这类影片。此外,票价可以适当降低,让更多真正喜欢电影的影迷走进影院。再者就是政府有必要出资与影院、片方合力推荐文艺片、小众片,形式多样的吸引观众目光。如今,中国每年盛产五六百部影片,而真正能走进影院的不足200部,也就是说大部分电影都“胎死腹中”无缘与观众见面,毫无疑问,这笔浪费是巨大的。尽管从产量上讲,我们已经是电影大国了,从票房上讲,我们也正在自诩为电影大国。但我们并非电影强国,甚至与电影强国边都沾不上。要想成为真正的电影强国,必须给像《关于爱情与那些魔鬼》这样的文艺片以生存之地,必须给像赵小僮这样的导演,杨童舒这样的演员创造更多好的机会,使他们拿出更多足以代表中国电影的精品之作,否则,电影强国始终只会是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