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还珠》首轮播出“遭暗算”二轮播出收视飙升(图)

(2012-01-19 10:42:05)
标签:

文化

娱乐

《新还珠格格》

广东卫视

《新还珠》首轮播出“遭暗算”二轮播出收视飙升(图)

近日,《新还珠格格》在广东卫视等各大卫视二轮播出,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收视甚至超过了首轮。在经历了首轮口水与板砖齐飞的惨烈境况后,《新还珠》在二轮播出后迎来收视的春天,令观众在大呼过瘾的同时又稍感意外。其实,一点也不意外,《新还珠》首轮收视、口碑遭遇滑铁卢,并非该剧质量不行,主要是因为其遭遇了一系列暗算。

 

这些暗算主要来自于遭受了老“还珠迷”和琼瑶迷们的激烈板砖后,于近日低调登陆河南、广东、云南等地卫视二轮播出。相比起首轮“雷声大”的宣传阵势带来的“雨点小”的收视,此次二轮重播似乎让挨尽板砖后的新《还珠格格》迎来了春天,低调开播两周后,该剧收视意外回暖,并逐渐反超首轮。这一“还珠特例”再次引发观众热议。

虐心恋受赞:更符合时代审美

去年七月,首次登陆内地荧屏的新《还珠格格》口碑遭遇重创,半年后,在寒假+开年档的荧屏黄金季,新版《还珠格格》顶风反击,裹挟重来,同时登陆河南、广东、云南等各大卫视黄金时段二轮播出,令很多观众大感意外之余,再次掀起新一轮热议。与此前的板砖相比,此次“还珠迷”们明显冷静很多,一反常态地对重新改编的剧情和新一代“还珠家族”的表演都给予了肯定和认可。

 

此前,曾因翻拍名著而遭遇板砖的高希希称;翻拍经典如果没有创新,那就不能称之为翻拍。而新《还珠格格》在这方面的努力开始得到观众的认同。尤其此前备受诟病的剧情部分给予了相当宽容地理解和看法。比如开篇在五阿哥和小燕子的感情戏部分,豆瓣网友评价。“永琪娶欣荣那一部分的时候,我真是觉得很精彩,虽然非常的虐心,可是真的被永琪的无奈,燕子的懂事,永燕的真挚爱情打动了”

 

收视率反超:新“还珠”创反转奇迹

 

在此前最受诟病的剧情和表演方面得到认可的同时,新版《还珠格格》的收视也开始逐渐回暖并稳步走高,截至目前,二轮播出的各大卫视统计数据显示,该剧目前收视率已经超过此前公开的首轮播出收视率。

 

对于这个新的“还珠奇迹”,有网友分析,首轮播出时由于老版的经典效应加上观众过于偏激的期待值,使得该剧与预期反差悬殊,大部分观众甚至没有来得及看剧,就跟着一起加入“拍砖”行列。记者在百度贴吧和豆瓣影评中发现,明显表示没看过剧就发表意见的不再少数。而此番二轮播出,更多的观众以冷静态度重新看该剧,争议虽然存在,但是认可的比例大大提高。此前集体遭受质疑的主创们的人气也开始在二轮播出后反常飙升,网友形容,“新生代还珠家族”挨完板砖后,终于迎来了春天。(天海/文)

 

 

在经历了首播后无数的争议与质疑之后,时隔半年,新版《还珠格格》于2011年寒假再度重磅来袭,登陆河南、广东、云南等各大卫视二轮播出,评价经典的剧情和超高的人气,该剧上演收视大反攻,长达98集的超长篇幅更是成为这个春节档“全家总动员”的必追剧目。

新《还珠》卷土重来

作为琼瑶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经过其本人“本着传达快乐和祝福”的心愿全新改编翻拍的新版《还珠格格》,2011年7月首度登上内地荧屏首播,在电视剧界掀起一阵堪称“惊涛骇浪”式的争议。和所有经典翻拍的境遇一样,首轮热播落幕后,经过短暂的整顿,该剧于寒假期间再度重磅来袭,在河南、广东、云南等各大卫视同时二轮播出,上演收视大反攻。

凭借经典的剧情设计,这部集言情、喜剧、古装、励志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长篇电视剧经过全新编排后,靓丽鲜艳的服饰造型和新生代萌系少男少女的全新演绎,尤其是宫廷画师班杰明(微博)等人物角色的增加,都让这部中有众多忠实拥趸的电视剧看点十足。

老粉 新粉=全家总动员

尽管首轮热播后争议不断,受到了众多还珠迷和媒体的“痛扁”,此番正值各大卫视的开年档厮杀惨烈之际,新版《还珠格格》卷土重来让很多观众意外之余也开始抛弃先入为主的概念,重新审视该剧。不少观众直言,除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外,该剧剧情的改编上调整比较大,比如在五阿哥和小燕子的感情路上设置了和欣荣结亲这个桥段,在青春偶像剧大行其道的大环境下,这种虐心桥段的改编显然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尤其90后和00后)的审美观。而原版中灰蒙蒙的服装造型经过全新的升级改装后,也让人眼前一亮,与欢乐的剧情背景很呼应。

经典翻拍固然容易遭诟病,但是也拥有其他剧本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吸引新观众群的同时也拥有大批死忠粉丝群。而新版《还珠格格》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春节档,新版《还珠格格》必将成为“全家总动员”的必追剧剧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