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华谊兄弟冯小刚徐帆李冰冰张涵予 |
文/丑鱼尼莫
专业的经纪团队:要说艺人经纪团队的专业性,在国内又有谁能比得上华谊兄弟呢?2005年,华谊经纪失去一员大将(王京花)后,下决心重组工作室。六大工作室,自负盈亏,大经纪下面分出小经纪和宣传,财务方面统一对公司负责,可见,经纪发展对于整个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视、音乐的发展都离不开它。王京花跳槽事件后,华谊一改此前曾经大团队规模化经营管理,而是组成一个个小团队,根据艺人特性需要,针对性的进行点对点式工作。每一个艺人都分配在一个量身定做的组里面,每个组都由一个大经纪人、小经纪人、艺人助理、企宣组成。公司主推的艺人会被单独的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用来运作。华谊以“公司服务艺人”的理念来对待艺人,一改以往的单向管理模式,事实也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相对具有稳定性。据悉,华谊兄弟旗下拥有四个工作室以及两个特别小组。他们各自主管着自己的艺人。如:李雪旗下的李冰冰、任泉、李宗翰、刘芸、王岩、陈思成 ;老费、宗帅旗下的徐若宣、罗海琼、袁文康、邓超、林心如、苏有朋、吴佩慈、范文芳、张涵予、胡静、王宝强、汤嬿等;周嗣伟旗下的安以轩、赵毅、陈紫函、霍思燕等等等等的。
强大的影视产业支撑:提起华谊兄弟,人们都会想到冯小刚导演的那些大片,无论是《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夜宴》还是《集结号》《非诚勿扰》系列,以及史上最强的《唐山大地震》无不在口碑与票房上获得了双丰收,同时一大批新星诸如王宝强,张涵予等也走红娱乐圈。除了与冯小刚强强联手之外,华谊兄弟还投资了其他很多影片,最为著名有《功夫》《风声》《功夫之王》等。华谊兄弟不仅着眼于电影,同时还大量投资电视剧,同时制造了大批影视圈新人。《身份的证明》《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等电视剧纷纷掀起过当年开播的收视热潮。影视相结合,明星与影视相结合,华谊兄弟形成了强大的影视产业链,这也为吸引更多明星加盟提供了可能。
强势的华谊品牌:叫座的影片,热播的电视剧,招牌导演,压轴的艺人,拥有这些,华谊兄弟的品牌实力与日俱增,正因为如此,冯小刚才决定与华谊兄弟牵手到底,也正因为如此,李冰冰等出道多年的大牌明星才放心地跟着华谊走到今天。而因为华谊品牌的上佳口碑,影迷观众才会如此的给力与支持,这就在市场与观众中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推动影视市场繁荣的同时,更加壮大了华谊品牌。
产业链不断丰满全盘服务于艺人:华谊兄弟不仅仅致力于拍摄影视剧和捧红艺人,更着力于全产业链的营造与构建。在继续做好电影、电视、艺人这几块大蛋糕的同时,华谊兄弟还将触角波及到影院建设,娱乐网游等领域。2010年6月24日,华谊兄弟首家影院重庆百联上海城影院将正式开业,自此,其电影产业链被完整打通,贯通了制作、发行、放映一条线,终端影院环节终于展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其主业影视剧来服务,为明星服务,从而达到华谊兄弟与明星艺人双赢共赢的结局。在打造完整产业链环节上,华谊兄弟有效的借鉴了迪士尼的经验。迪斯尼的扩大是做乘法的,而不是一个一个业务简略叠加,其法宝是把经典的银幕形象作为核心,做主题公园,做产品授权。华谊兄弟很观赏迪斯尼的全部业务架构模式,在业务扩大时有个根基底线,就是必然要跟现有业务联动,而不是简略的相加。
华谊有策略的扶持有潜力的艺人:如何能将旗下如此多的艺人发挥各自特色,这是摆在华谊兄弟眼前最现实的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华谊兄弟采取的措施却是根据明星不同特点,有策略的扶持有潜力的艺人。比如来自台湾的苏有朋,自《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之后就处于半退休状态,但自从加入华谊兄弟之后,有选择性地参拍了一些复合自身气质的影视剧。2010年苏有朋借《风声》《康定情歌》屡获大奖就足以说明华谊兄弟对其策略的正确性。在开掘明星潜力上,华谊兄弟可谓是绞尽脑汁,有的明星只适合拍摄电视剧,有的只适合演配角,针对明星的不同特色,华谊兄弟将这些颇具潜力的明星收归旗下,最终做到了百花齐放百花红的美好结局。
对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2010年暑期档公映的《歌舞青春》开启了华谊兄弟开脱海外市场的新天地。据悉,《歌舞青春》是华谊兄弟与好莱坞影业巨头迪士尼合作的首部影片,这也为华谊兄弟拓展海外娱乐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早在《夜宴》公映之际,华谊兄弟就曾试水海外市场,据悉,《夜宴》当年在韩国等地公映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尔后,华谊兄弟的另一部大制作《集结号》也复制了《夜宴》海外发行的成功之路。当年,《集结号》海外发行权的不止英国,还有韩国、法国、俄罗斯等,华谊一共从海外发行中收益了200多万美元。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海外市场的熟络,华谊兄弟还适时将自己的艺人推向好莱坞等国际市场,李冰冰参演《雪花与秘扇》就是很好的例证。与此同时,华谊兄弟不仅努力开掘本土明星还打造了一批海外明星,为开拓海外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与各大媒体的良好关系能够有效的推动艺人的知名度:一直以来,华谊兄弟与媒体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其旗下的艺人与媒体记者之间也都亲如一家,这就在无形中提高的艺人的知名度。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李冰冰。自李冰冰加盟华谊兄弟以来基本上没有什么负面消息,上佳的口碑成就了李冰冰在演艺圈的劳模形象,尽管李冰冰影视作品不算多,但其口碑与形象在娱乐圈都堪称佼佼者。艺人的走红需要媒体的推波助澜,而演艺公司、明星与媒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又能有效的提升明星的口碑,从而提升演艺公司的口碑,在这方面,华谊兄弟可谓华语娱乐圈的榜样与楷模。
百星资源的整合,利于充分利用:百位巨星汇聚一堂,如何做到充分利用,有效配置?电影是华谊兄弟的拳头产品,在华谊兄弟的战略布局中,电影始终处于核心肠位。《唐山大地震》再次证明了华谊兄弟在电影方面的操作能力而明星艺人则是支撑电影的重要砝码。比如徐帆,今年在《唐山大地震》中塑造了一个巨大的母亲,她同时也推出了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M企图。这就将徐帆的有效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整合明星资源,华谊兄弟不仅仅体现在影视剧的拍摄上,还体现在明星艺人的公众形象之中。据悉,2010年,华谊兄弟努力通过慈善和公益,为艺人增值,将一线艺人的标准重新定义。在华谊兄弟看来,明星不仅仅是拍广告和电影,必然要有慈善和公益,一个没有慈善和公益的明星,不能算是一个悠久的品牌。充分利用明星的公益形象足以为明星乃至整个集团加分不少,从而带动整个集团的良性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