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a面b面芙蓉姐姐郭德纲王洛勇陈晓东 |
题记:现实生活中,如此压力下,每个人都有成为精神病者的潜质,或者说都是潜在的精神病者。因此,正视精神病患者就是正视我们自己。从这个角度讲,《A面B面》算是一部十足且有着几分娱乐味道的主旋律影片。
文/丑鱼尼莫
是《A面B面》不好看吗?今天我又去了,而且赶在9:35开演之前看到了影片。像我这样的电影发烧友还真没几个。平心而论,电影质量并不差,芙蓉姐姐表现也很抢眼。陈晓东大放演技,将一个精神病患者演绎得游刃有余,至于王洛勇那更是没的说。影片非常接近社会现实,尽管讲的是一群边缘人物——精神病患者,但很有现实感,很有震撼力。
但就这样一部很有现实批判意义的影片却遭到影院如此冷藏,束之高阁。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而那边厢,超级无聊恶搞的,郭德纲的《三笑之才子佳人》却被排得满满的。
笔者在VIP影厅享受到的礼遇,并非始于《A面B面》。记得去年在观看胡军、姜武出演的《我的唐朝兄弟》时,也曾如出一辙。也是在VIP影厅,也是在大早晨,也是没几个鸟人.........而在真正的影迷眼里,《我的唐朝兄弟》也是部非常不错的电影。《A面B面》为何遭遇如此礼遇。
记得洪晃老师说过,中国电影没有独立影评人,是中国电影的要害之一。此言绝非虚言。在笔者看来,缺乏独立影评人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大部分影迷不成熟造成的。因为在中国,决定影迷是否进影院的重要因素是影片的投资、制作人员(导演、演员)是否大牌,影片会否炒作是否具有话题性。而在国外则恰恰相反,影评人的评价不但影响影迷,更能影响影片投资者、拍摄者甚至演员。相比之下,没有独立影评人影响的中国电影人,则没有票房、口碑压力,因此,一部部花费巨资的烂片频频出现,而影迷们也总是无所适从的趋之若鹜。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乃中国电影一大危害。当然,其中还有更大问题,那就是体制问题,在此回避谈论!O(∩_∩)O!影迷不喜欢看影评,或者说很难看到好的影片,这在内地影视已经司空见惯了。而影迷的非理性选择,也决定了电影市场的走向。这几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票房成几何立方式突进,投资也一浪高过一浪,但根本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影视的繁荣只体现在大城市,影片的热闹只出现在某几个导演、演员身上,可以这么说,繁荣与热闹只是一种虚假的表象。每年拍摄这么多影片,而真正能公映的却不及1/3,偏远城镇、农村更是电影市场的沙漠地带。相比之下,《A面B面》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了。因为它至少在影院有排期,尽管只有一场,尽管是在垃圾时间。
把话题再转回《A面B面》。就笔者而言,《A面B面》的欣赏价值远在郭德纲的《三笑之才子佳人》(据闻在上海,很多观众在影片上映15分钟后就开溜了),而前者的娱乐价值也不俗。《A面B面》中,王洛勇是负责演技的,陈晓东是负责发疯的,张静初则是负责抑郁的,而芙蓉姐姐的任务却非常艰巨,她的责任是要挑动影迷的笑神经。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每个人都各司其责,而且完成的相当不错。而《A面B面》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让人们有机会把视线投送到边缘人群——精神病患者身上。其实,现实生活中,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每个人都有成为精神病者的潜质,或者说都是潜在的精神病者,因此,正视精神病患者就是正视我们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讲,《A面B面》也算是一部十足的,有着几分娱乐味道的主旋律影片。当然,或许郭德纲式的搞笑更能缓解人们的重压,因此,笔者并不反对两片进行比较,但如果被影院人为地不摆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就有失公允了。否则,芙蓉姐姐也不会被郭德纲摔在地上,而且摔得那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