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解读“珍惜生命远离同性恋”(图)
(2009-11-25 21:06:24)
标签:
情感 |
就“珍惜生命,远离同性恋”与刘仰先生商榷,
并与同性恋者共同讨论,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恐同洪流。
文/丑鱼尼莫
这篇名为“珍惜生命,远离同性恋”的文章来自于大作家刘仰先生,看来这位大作家终身都要与小众的并被边缘着的同性恋群体成为敌人。首先不得不佩服刘仰先生的文字功底,用模因的手法,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延伸至“珍爱生命,远离同性恋”。再次欣赏刘仰先生的勇气,明知文章一出即会遭到有关人士的抨击,但仍然能锲而不舍地与同性恋者做不懈斗争,大有以寡敌众的英雄气概。最后当佩服的则是刘仰先生的执着,屡屡与同性恋群体为敌,并决不屈服。
很显然,每一篇类似刘仰先生这样的文章都会遇到两种结果,恨同性恋的人将会更加恐同,同性恋者将会更加维护自己的利益。刘仰先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而同性恋这个词也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介入。其实,每每这样的恐同言论之于同性恋者来说,都是双刃剑。它在刺痛同性恋群体灵魂深处的同时也在蔓延着同性恋这个还很陌生的群体,从而让更多人接触这个敏感词汇。起初的不理解那是显而易见的,但,笔者在想,或许慢慢的,在恐同言论的引发的正反两面的争论中,同性恋者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宽松,祥和。
因此,笔者以为,同性恋者对刘仰先生的言论不必反应过于激烈,理性回应其言论,不中其圈套,向大众展示同性恋者魅力风采才是合适之举。诚然,同性恋者也应当自我反省。每一个恐同者的言论,诸如刘仰先生的言论,除了他们在相关知识上有所缺陷外,其实,同性恋群体本身的污点也为他们的恐同言论制造了一定的空间。所以,同性恋者理当自我反省。这看起来似乎有些残酷,因为在遭受别人毒打之后,不想还击,却还要主动找自身原因,做到这一点的确很难。但笔者以为,为了同性恋群体不再边缘化,这样的惨痛付出是必然的,也是值得的!
其实,同性恋群体的确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就拿艾滋病来说吧,同性恋群体中的比例的确要高于很多其他群体,虽然他的危害还比不上毒品所带来的,但同性恋者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再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开始加大对同性恋的报道,而且这些报道都是负面的。但笔者想知道的是,同性恋者有没有分析过这些报道所说的事件,它们的确存在,而且在同性恋群体中并非少数。此前,同性恋者常常抱怨这个社会环境不太宽容同性恋,却很少从自身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产生的结果越来越可怕。
正视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对于相对脆弱、敏感、非主流的同性恋群体来说更是如此。笔者旗帜鲜明地反对刘仰先生的恐同言论,但也要立场坚定地号召同性恋者们,从自己开始,从今天开始,为净化环境不懈努力,用实际行动粉碎刘仰先生所言的“珍惜生命,远离同性恋”,让社会真正意识到“珍惜生命,需要同性恋!”
从今天开始,同性恋者也没必要在扮演社会弱势群体的角色。社会关爱是必需的,但同性恋群体应该试着越来越远离别人的同情与可怜。否则,同性恋者永远都很难成为社会的主流。
罗京罕见学生黑白嫩照
韩国女星用山贼骂中国
刘翔准外籍女友美艳照
那英韩红怀念陈琳痛哭
被戏称为哥哥的十女星
奥巴马中国行喝什么酒
生完孩子身材严重变形的巨胖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