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那一刻,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图)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振奋。这是一个特殊的儿童节,是一个会令所有中国人民难忘的儿童节。因为地震,我们失去了太多的同胞,也正是地震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希望,从地震中孩子们的表现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地震中,孩子们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地震中,孩子是我们人类最好的老师。
有一种信念叫坚强:5月13日下午,从蓥华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出了被埋的女学生邓清清。让在场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有一种品质叫勇敢:5月14日下午1点左右,救援队员们在一个幼儿园的废墟下发现了一个被困的小女孩。废墟随时有可能因为余震而再次坍塌,孩子的性命危在旦夕。救援队员很快赶到。“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救援过程中,面对队员的安慰,孩子反倒安慰起了队员们。“两只老虎跑得快……”工具简单,救援工作十分缓慢,就在大家着急之时,孩子突然唱起了儿歌。“我唱歌就不会觉得痛。”获救后,孩子告诉队员,她叫任思雨。
有一种力量叫智慧:11岁的康洁是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12日下午地震时,她正在6楼上课,老师立即叫学生快跑。康洁先是钻到桌子底下,在经过一秒时间考虑后就从6楼纵身跳下,“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着地时居然只有腿被划伤。”自己脱险,康洁并没有忘记救人,她冒着生命危险跨进了随时倒塌的教学楼。她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后不能动弹,康洁使出全身力气将老师往外拉。康洁正是用智慧救了自己的命。
有一种使命叫责任:地震前,林浩在映秀镇渔子溪小学读小学二年级,地震那天,只有9岁半的林浩在学校倒塌之后,从倒塌的走廊上背出了两名昏迷的同学,而他在救同学时也受了伤。当记者问林浩自己为什么要去救那些学生的时候,林浩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是班长
有一种美德叫感恩:一位满脸是血的男孩,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终于被武警官兵从废墟中救出。男孩的左手似乎骨折了,一位战士用木板小心地夹住他的手臂,细心地缠上了绷带,然后,又慢慢地为男孩喂了一些矿泉水。把男孩放在一块蓝色的木板上,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然而,就在这时,一幕让世界动容的场景出现了:年幼的男孩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他叫郎铮,只有三岁,据悉,他所敬的礼的是效仿其警察父亲的警察礼。
有一种心态叫乐观:17岁的“可乐男孩”薛枭在废墟中被埋了80个小时,当他获救时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要喝可乐”,他也因此而名闻天下。从中不难看出他面对灾难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灾区正是有了这种健康的心态,我们的家园才能得以重建。
有一种情义叫兄弟:断壁残垣的缝隙中,一个仅露出胸部以上的中学生,虚弱地微张着双眼;废墟之上,另一个黑裤蓝衣的中学生高举吊瓶,望着镜头的方向神情悲伤。他们是北川中学的一对同班同学,举吊瓶的叫李阳,被救的那个男孩叫廖波,李阳为廖波举了足有近1小时的吊瓶,在废墟上李阳对廖波说了一句话: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
有一种真情叫关爱: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她说,地震发生时自己在3楼的教室上课。当时化学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跑,在走廊上时,她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跑到一楼时,就有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噗的一下压在她身上。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马健一再说,要坚持,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
军嫂王琢与爱人通话互说“我爱你”
敬礼男孩向总理敬礼感动中国(图)
巩俐性感女神维纳斯惊艳英伦(图)
莎朗斯通的成名史就是段脱衣史(图)
刘德华为灾区盲人婆婆擦眼泪(组图)
过度关心灾区儿童是一种伤害(图)
逃跑老师:我的生命更重要!我不会愧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