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古董商在中国发迹

(2017-06-16 00:13:35)
标签:

日本古董商

分类: 转发博文

作者:宗元

原载《艺术市场》2008年第5

山中商会的兴起与扩张

    中国流存在海外的文物数以千万件,其中以日本为最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活跃在中国、日本、欧美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的舞台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日本大阪的山中商会。因在中国大量购买搜集中国文物而发迹的日本古董商人不计其数,其中代表性人物有大阪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 

山中定次郎于1866年出生在大阪古董商家庭,原名安达定次郎,幼年随父亲出入于古董商铺中,耳濡目染对于古董的买卖交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3岁那年安达定次郎作为学徒进入了当时大阪颇有名气山中吉兵卫商店,迈出了日后成为大古董商的第一步。安达定次郎人生第一次转机是在他23岁那年,古董店主人山中吉兵卫把自己的长女许配给安达定次郎,他入赘山中家族改姓山中定次郎,随后开始了为山中商会进入欧美市场开疆拓土之路。1894年在纽约开设古董店,之后在波士顿、芝加哥陆续开设分店,1900年在伦敦开设分店;1905年在巴黎开设代理店,山中商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抓住20世纪初欧美经济高速发展,富裕阶层对于东方艺术品的好奇、渴求的心理,快速在海外建立了销售网络,培养了东方艺术品在欧美等地的销售市场。随着海外市场对中国艺术品需求的扩大,山中商会把目光转向了古董文物珍藏最丰富、市场交易最活跃的中国北京,开始在北京建立山中商会支店,迈入了山中商会在中国发迹的历史。 

 

山中商会

随着山中商会在欧美市场销售网络的建立,采购大量的中国艺术品成为其经营成败的关键。当时的北京正处于民国建立的时期,朝代的更替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在文物考古市场上出现了几大新发现。19055月敦煌莫高窟的主持王道人以其不经意的发现,竟扣开了一座千年藏经洞——北宋晚期僧人们掩藏起来的藏经洞,洞中的经文、书卷引来了欧美各路探险家,将敦煌文物经敦煌、兰州、北京运往世界各地;不久,河南安阳小屯发掘出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同时,陕西周原出土、盗挖出大量青铜器,如周公鼎、散氏盘、大盂鼎、小盂鼎等标志着西周王朝社稷的礼器;洛阳北面的邙山历史上墓冢林立,几无卧牛之地,随着京汉铁路穿山而筑,大量的地下墓穴被挖掘,拆除铁塔,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唐三彩、陶器、青铜器、古玉器等流入了北京、上海的文物古董市场,随后迅速被嗅觉灵敏的古董商转售到海外市场,清朝的皇亲贵族,随着末代皇帝溥仪的出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依靠,开始以变卖家中的古玩、书画维持时日。同时溥仪从宫中带出的宫廷瓷器、皇家收藏的字画也以抵押方式流入了民间。1928年军阀孙殿英在清西陵盗墓,人为地造成了大量国宝流入市场。综上所述,在民国初年北京的古董文物市场,迎来了一个空前繁荣、交易活跃的时期,大量历朝历代的珍贵文物,皇家瑰宝云集于市,欧美、日本各国的收藏家、学者、文物商贩一时聚集在京城,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纷纷抢购中国的文物珍宝,运往海外。这一时期是中国文物流向海外市场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时期。由于朝代更替,社会动荡,破落的皇亲贵族变卖家产,新兴的权贵、商人大肆收购,海外市场对中国艺术品的强劲需求,造成了历史上中国文物第一次大规模的转手流通。

山中商会适逢其时,看准这一历史变迁的巨大商机,于1901年在北京东城麻线胡同3号设立办事处,随着业务的发展,在1917年购入肃亲王家的一处300平米的四合院作为山中商会在北京支店,正式开展在北京收购中国古董的业务,山中商会北京支店长是高田又四郎,日本店员4人,30万机组炉架防腐,中国雇员15人。每年山中定次郎来北京二次,大约停留2周左右。事先由北京支店联络北京古玩行业的经营者、摊商来山中商会的院中以摆摊的方式将各自的古玩收藏摆放在6尺的长桌上,由山中定次郎带领来自欧美各分店的采购人员按照各个市场的需求选购各自所需的商品。然后,由北京支店的雇员负责按各市场进行分类,运输,同时负责结账。在连续几天的采购中来自北京及外地的古董商每天有200人左右,他们乘坐人力车将各自的藏品和各类文物带到山中商会北京支店,供山中商会挑选,大量的中国古董文物就这样以大宗贸易的方式大量流入了欧美市场,为山中商会在欧美各国的分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品质的中国艺术品。

山中商会在北京经营期间,支店长高田非常注意和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商进行交往,及时了解市场上出现新的古董信息和流向,敢于出高价购买稀有、奇特、珍贵的古董文物,同时高田还积极和北京的清代王府贵族、大收藏家交往,建立联系渠道。1912年恭亲王小溥伟为了帮助末代皇帝溥仪进行复辟活动筹集军饷。决定将恭亲王府的收藏全部出售。得到消息的山中定次郎在友人山中六三郎、冈田友次的陪伴下,来到恭亲王府观看恭王府珍藏的珍宝。恭王府的珍藏分为如意库、书画库、玉器库、青铜器库等几十座宝库。其中不计其数的珍宝落满了灰尘,在玉器库中恭王府管家捧起一堆翡翠饰品向山中定次郎问道:“这些东西你打算出多少钱收呢?”山中定次郎脸上浮现一丝惊喜,暗想这次买卖可做大了。经过权衡,山中商会决定以34万大洋买下了恭王府除了书画以外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翡翠等全部收藏,对于山中商会而言是一次大的赌博,同时也给山中定次郎带来一生最大的辉煌,奠定了山中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中国古董文物交易商的坚实的基础。

这批恭王府旧藏在山中商会购买后的第二年,即1913 年在美国纽约美国艺术画廊以名为“天上艺术至宝”的专题,印制了烫金的图录进行拍卖,拍卖结果轰动了美国收藏界,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品极品收藏,拍卖成交纪录超过了27万美金,在当时是破纪录的天文数字,拍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二年1914年,同样在纽约的“美国艺术画廊”山中商会举办了题为“天津中国贵族的个人收藏及山中商会在北京采购的文物”的专题拍卖会。拍卖会成交额近20万美金,再次取得了成功。

山中商会以二次拍卖为契机,取得了生意上的巨大成功。在其后的1916年在纽约举办了11次中国古董美术品拍卖会。由此,山中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商。这批山中商会购买的恭王府文物究竟包括了哪些奇珍异宝,对于后世来说始终是个谜。据国内得到的一本1913年纽约拍卖图录,似乎能够解开恭王府文物的部分谜团,移模烟囱。该图录为英文印刷,扉页上有小恭亲王溥伟的朝服照片,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年在纽约拍卖的恭王府藏品,有玉器、青铜器、陶瓷、木器、珐琅、石雕、织绣等7大类500余件。

通过山中商会在中国的发迹、盛衰历程,我们看到了中国古董艺术品近百年来在海外流转的基本脉络。在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的乱世中大批精美珍贵的中国艺术品大量散失海外,所幸的是历经战乱、世事沧桑,多数中国艺术精品还留存在国外美术馆和私人藏家手中,未被毁灭,默默地承担着传播中国艺术文化的重任。今天,富裕起来的中国的有识之士,走出海外寻宝,将散失在海外的大量中国艺术品带回中国。盛世兴收藏,但愿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能够在回归中国故里后,得到更好地保护和珍藏,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