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
原载《中国国防报》2013年7月16日
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部门都会吸引外人好奇的目光。他们不仅想知道这些部门里的人都在干什么,也想了解一幢幢特工云集的总部大楼。这些大楼有的被树木掩映,充满了神秘和诡异;有的出自名师手笔,却从未向外人披露确切位置;有的地处首都中心的显著位置,但如果试图接近,一脸严肃的警察会告诉你那里“闲人莫入”。
中情局大楼:看得到拍不到的地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秘密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一直都笼罩着某种神秘光环。该局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兰利郊区,但却很少有人了解这片被称为“兰利庄园”的特工楼群的详貌。在陆地上行进时,人们很难看到“兰利大楼”的样子,因为一片树木带阻挡了窥视的眼睛。据说,当初设计这座大楼时就特意考虑到不要让外人看见这座建筑物。必须穿过一道道门卡和树墙,才能一睹CIA总部真容。
外观上,CIA总部楼群很普通,普通到可以融入美国任何地方的商业园区。这个楼群实际上是由两套不同时期修建的建筑组成,均为知名设计师手笔。二十年后,CIA对总部大楼进行了扩建,在混凝土大楼之外又增加了两座玻璃幕墙办公塔楼。大厅和走廊都用大理石铺设,仅此项就花去4600万美元。整个办公区可容纳1.5万名工作人员,不同工作区的人员不得随意“串门”。要进入不同的工作区,除了必须拥有一定级别的安全许可外,还要使用专门的口令。想从通风口潜入?绝对不可能。因为大楼通气道内都横向安装着过滤装置,除非变身成老鼠,否则即使最瘦的人也难穿过去。
CIA总部大楼安保措施严格,采用了许多尖端建筑材料和设备。它的墙体上安装了特殊的防护装备,玻璃中都含有能防辐射的特殊材料,可以阻止侦察器材从窗外读取电脑屏幕上的信息。在内部工作区,即使使用数码相机拍照也没用。因为那里安装有特殊设备,数码相机拍出来的全是空白!
军情6处总部:上班迟到要排队
在10年前的伦敦地图上,瓦克斯豪尔十字街85号被标注为“政府办公楼”。但感谢多年来间谍电影的宣传,几乎人人都知道了这座“办公楼”是干什么的——英国秘密情报局总部,也称军情6处(MI6)。
据说,英国政府为军情6处兴建这座大楼时想仿效美国CIA“大隐隐于市”的思路,特别购买了伦敦维多利亚区这块最繁华的地段。最初的想法是将对外的军情6处和对内的军情5处搬迁到同一座大楼内,但后来这一想法被否决,一部分原因是瓦克斯豪尔十字街85号没有足够的空地兴建一座超大办公楼,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情报界元老们的反对——把鸡蛋集中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愚蠢的!军情6处和5处同处一楼,打起仗来对手连第二枚导弹都不用,就能把英国情报机构一网打尽。
1988年7月,“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拍板决定把瓦克斯豪尔十字街85号给军情6处使用。军情6处大楼共10层,占据了泰晤士河边最繁华的地段,因此时常引来旅游者的注意。不过等闲人只能远观,进入甚至接近它都是不可能的。根据设计,这座大楼拥有堡垒般强大的防护能力,可防炸弹攻击、电子窃听,拥有独立的应急发电系统。据称地下还有一条穿过泰晤士河直通白厅(英政府中枢所在地)的隧道。
从外面看上去,大楼的每扇窗玻璃都呈绿色。实际上,那些玻璃没有颜色,只是因为厚度高达89毫米,所以才隐隐透出绿色。2000年9月,一伙武装分子向军情6处大楼发射了一枚火箭弹,火箭弹虽然击中了8楼窗户但却被玻璃弹开了!
外人无法窥得大楼内部的情况,混进大楼更是难比登天。在这幢有英国情报机关“开山鼻祖”之称的大楼里,任何人都没有随意进入的特权。在通往主楼的过道上有6道自动防护门,前来上班的工作人员哪怕要迟到了,也不得不排成小队依次通过。
出于保密考虑,军情6处大楼的外景最初是不能被拍摄的。要感谢英国工党议员罗伯特·库克,是他的一句话破解了军情6处的禁令,军情6处大楼才得以频频出现在间谍影片中。至少有6部007电影在这里拍过特定镜头,在其中两部中,这座大楼居然被炸飞了!
德国联邦情报局:泄露情报的情报大楼
联邦情报局(BND)是德国对外情报机构。目前,总部位于慕尼黑南郊的一座大院里。“9·11”事件后,德国政府重新评估了联邦情报局的安全等级,决定把总部迁往柏林。于是,距离国会大厦咫尺之遥、柏林市中心最惹眼的前东德足球体育场旧址被选中,兴建联邦情报局新总部大楼。
德国人一点也不避讳新大楼的用途。在建筑工地上,一间已建成的咖啡馆甚至打出了“绝密,联邦情报局咖啡馆”的招牌。如今,联邦情报局新大楼已初具规模。媒体称,一旦这座新总部投入使用,“将成为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建筑之一。”情报局官网用了一连串名词炫耀自己漂亮的新总部:天然石块,清水混凝土,金属立面。
不过,这座大楼最引人注意的不是它的漂亮,而是尚未建成便泄露情报的尴尬。2011年7月,德国媒体披露了联邦情报局大楼设计图纸失窃的消息。据称,遗失的图纸包括这座情报大楼的诸多细节,比如“每个房间的确切功能,每面墙的厚度,每个厕所、每个紧急出口和每个安检口的确切位置”。情报局丢情报虽然尴尬,但总部大楼的建设计划并未因此终止。德国政府只是作废了原有设计,重新投入18亿美元画了新图纸。
俄罗斯间谍双雄:朴素中的神秘
行事低调的“格鲁乌”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俄罗斯最神秘的情报机构。该组织建立于1918年,苏联时期借用苏军总参谋部大院内的一幢大楼办公,称为“总参谋部第二局”,代号44388。“进去一卢布,出来两卢布!”俄罗斯人都这样形容它,意思是说进入这里很难,离开它更难。
后来,“格鲁乌”在莫斯科老霍登卡区霍洛舍夫斯基路盖了新楼,总部随即搬到那里。虽然是新楼,但样式古朴,不引人注意。四四方方的外观被当地人称为“玻璃缸”。“玻璃缸”的警卫室就像一个工厂的值班室,只有一名士兵站岗。一名有幸进去参观的俄罗斯记者称,局长办公室摆放着十部电话,其中两部标有红色徽章,可能是与重要人物通话专用的。
苏联解体后,“玻璃缸”大楼被俄罗斯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直到2002年,克里姆林宫才决定花费95亿卢布为“格鲁乌”修建新总部大楼。具有独立生存保障系统的新楼就像一座独立王国,工作人员足不出户也能在里面几星期。另外,大楼里最秘密的部门是指挥中心。据一位将军介绍,全俄罗斯能进入指挥中心的军事情报人员不会超过100人。
在莫斯科,还有一幢与“格鲁乌”大楼风格相似的建筑。那里也曾是一处秘密情报机构总部,使用者是与“格鲁乌”齐名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其前身就是世界闻名的“克格勃”。这座被称为“卢比扬卡大厦”的淡黄色建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97年,当时是一家保险公司。后来,斯大林将这里改造成“克格勃”总部,地下室就是恐怖的“克格勃”监狱。苏联解体后,大楼转手给了“克格勃”的后继者联邦安全局。
现在,联邦安全局的大部分办公室已移至他处。留在卢比扬卡大厦的据说只有负责监视、加密俄罗斯政府计算机安全系统的通信安全中心,没人知道里面的人在做些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