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国家军事指挥基地揭秘

(2016-09-02 00:09:25)
标签:

五角大楼

杂谈

分类: 间谍·核武器

备份五角大楼

作者:李献清

原载《环球》2001年第20

    在“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中美军的基本指挥所——五角大楼遭受重创布什总统匆忙乘坐“空军一号”前往奥弗特空军基地进行指挥。那是美军的又一个预备指挥所。那么美军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指挥所?

    除了设在五角大楼内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这个基本指挥所外在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的里奇堡还设有坚固的地下预备指挥所即“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在奥弗特空军基地的4E-4B型飞机上还设立了“国家紧急指挥中心”等一系列指挥所。美国人认为这些指挥所犹如“狡兔三窟”可以保证美国政府军令畅通无阻。

 

华府的五角大楼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近郊波托马克河畔的五角大楼初看起来毫无艳丽之处实际上却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它是美国最高军事统帅机关所在地指挥着270万美国的陆、海、空三军官兵以及几万名文职人员。因此五角大楼也就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代名词。

    五角大楼是一座由五幢五层楼连接而成的五角形建筑物1943115日建成耗资8300万美元其建筑规模相当于芝加哥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倍房间总面积是纽约帝国大厦的三倍。大楼共分五层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导弹部队、北约司令部各占一层国防部首脑人物的办公室设在第三层和地下室。

    大楼的主人不是身着元帅服的武官而是一位文官自从美国有了国防部长后一直如此。在他的办公室里安有四部不同颜色的电话:粉红色的专用于与他妻子通话白色的直通白宫总统办公室蓝色的用于同他的助手联系红色的直通所有的指挥岗位。在这里哨兵林立戒备森严。楼内虽没有红绿灯但随处可见画在地上的黄线。如果没有特别通行证不得跨越黄线一步。

    在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迷宫里并能四通八达电梯到处林立电话星罗棋布电脑数目惊人娱乐设施非常齐全服务网点应有尽有。楼内走廊总长达35公里可以在上面走电动车和三轮车。它有通向大型停车场的高速公路网、一个直升机停机坪、一个直通地铁的车站还设有150部电梯、13部升降机、19部自动电梯。三个职工管理和维修着4200个电话电话总机的小姐们每天平均要接20万次电话。它还拥有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网最大的出版系统和占地面积1300万公顷的基地。大楼周围还有16个停车场可停放8700辆小轿车。

 

“地下五角大楼”

    “美国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位于马里兰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交界的雷文洛克山距白宫170公里距美国总统休假胜地戴维营仅12公里。这个主要由花岗石构成的广大地下设施群20世纪50年代就建成投入使用用途只有一个:一旦爆发全面核战争白宫和五角大楼被摧毁后这里将担起美国国防部和总统栖身、指挥的双重角色因此它又有“地下五角大楼”之称。

    “地下五角大楼”算得上是美国绝密中的绝密。在冷战时期它有具体位置一直是苏联情报系统最想获得的绝密情报;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尽管俄情报部门早就搞清了它的具体位置但仍难窥其庐山真面目。整个指挥中心位于厚达1000英尺的花岗岩层下四通八达的坑道犹如城市的街巷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坑道里的空气是通过隐蔽的通气口抽进去的。整个指挥中心至少可以容纳3000储备有可供这些人享用半年的食品、水和生活必需品。其中还有一套总统套房。

 

“流动的五角大楼”

    具有特殊防护装置的牵引式卡车车队在州际高速公路上驶向秘密目的地每一辆卡车都以一名一星级将军为首他已被授权向导弹和轰炸机飞行员发布行动密码。这绝不是一个一般的战术构想而是五角大楼的计划者早就意识到在一场全面核战争中很少有重要指挥所能够避免遭到直接核袭击考虑到活动目标比较难以袭击五角大楼投资了30亿美元建造了汽车指挥所和大量流动的指挥控制中心。

    在外观普普通通的牵引卡车中先进在路途上的指挥者就可以操纵计算机化的指挥中心。每一辆卡车上都安装了军事战略和战术传递系统价值百万美元的发射机、接收机和传感装置它们被放置在如同垃圾桶盖大小的一个抛物面卫星天线上。关于这种卡车的其他细节例如核战期间在何地加燃料、何地更换报废的轮胎等目前仍然是未知数。不过这种卡车队通过军事战略和战术传递系统与轰炸机、导弹部队保持联系使这些卡车成为“流动的五角大楼”。

 

“末日的五角大楼”

    停在奥弗特空军基地的4架没有窗户的波音747-4B型飞机有“末日飞机”之称。这些飞机的被漆成耀眼的白色机舱与外界全部密封隔开从而舱内的电子通信设备不会受到核爆炸造成的巨大电磁脉冲的干扰。

    这几架飞机在冷战高峰时期每年一次的核大战演习中是遭到苏联核打击后戚下来的唯一指挥部。根据设计在一场核战争中当苏联的核导弹雨点般地落到美国本土时这种飞机可以不停地在空中飞行每隔几小时由美国空军的加油机加一次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取代其它指挥所实施不间断的指挥。

    如今苏联已不复存在。“末日飞机”担负起了一项冷战后的新任务——在遇到水灾或飓风或其他紧急情况时作为官员们的指挥中心。

 

附: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

    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是公众比较熟悉的美国国家指挥中心之一它的核心是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它位于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西南郊海拔2233米的夏延山下距地表400多米深处上面覆盖380米厚的花岗岩石它是美军最坚固的固定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包括作战指挥中心、导弹警戒中心、空间防御作战中心、防空作战中心和计算机中心等是一组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建筑物的墙壁用钢板焊接而成以减少核爆炸产生的电磁效应;全部建筑物坐落在近千个螺旋弹簧和液压制动器上以防止核爆炸引起的震动或地震的破坏;所有出入口和通气道均用防爆阀门密封内部设备完善据称它能经受核武器的直接命中。该指挥中心有供电供水等生活设施在紧急情况下可供1800人工作30天左右。

   尽管布什总统最终没有躲进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但该中心却在“9·11”事件中扮演了第一重要的角色——发布了“一号清空命令”。这道命令的内容是:所有美国上空和飞越美国上空的非军用飞机立即停飞。此命令的正式名称是“空管及导航安全控制”或者简称为“斯卡塔纳(Scatana)”。“斯卡塔纳”是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最高指挥当局为全面核大战爆发而准备的命令的原意是:在苏军向美国发动核战争的警报得到证实后美国领空必须立即清空为执行反击任务的美军核战飞机、核导弹、截击机、空中应急指挥所以及军用加油机让出航线。

   在“9·11”事件之前美国从来没有完全下达过“斯卡塔纳”命令就连1979年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误接到苏联向美国发动核攻击的假警报的时候也只是部分执行了“斯卡塔纳”的命令。

 

白宫的地下指挥中心

   911当副总统切尼在白宫自己的办公室里目瞪口呆地看着两架飞机逐一撞上世贸大楼的时候白宫的特工们不由分说地把他架入了总统紧急作战中心(PEOC)。

   总统紧急作战中心是位于白宫东翼地下深处的一个加固地下掩体该掩体可以防御一枚小型核弹直接命中也就是说即便白宫地面建筑被夷为平地这个地下掩体仍能毫发无损而且先进独立的三防系统可以确保这个地下掩体在核生化环境下仍能独立运作时间可以长达7天。地下掩体里独立于白宫地面建筑的指挥与通信系统可以保证躲入掩体的美国总统或者副总统不会中断与全球美军的联系。

   因此副总统切尼、总统安全顾问赖斯、运输部长诺曼被特工们送入总统紧急作战中心后立即启动全面核战爆发时的“政府持续计划”(COG):切尼立即通过保密电话与正在佛罗里达州一所学校里的布什总统取得联系强烈要求布什总统推迟返回华盛顿因为华盛顿有可能会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此时五角大楼还没有遭袭击不过特工处已经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声称“空军一号”将是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

   紧接着切尼命令特工处把美国总统的法定继承人——议长哈斯特、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罗伯特.C.拜伊德以及内阁全体成员(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除外他得坚守在五角大楼继续指挥美军)全部紧急疏散到各指定的秘密设施内。

 

总统继承人的藏身“高地”

   副总统切尼的命令发出之后60年来反复演练“末日保命大逃亡”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特别保卫中队的直升机立即飞往特定的集合地点载着议长哈斯特以及其他法定美国总统继承人飞往“秘密地点”。

   这些“秘密地点”包括联邦紧急管理局下辖的“高地特别地下设施”(HPSF以及该局分布在全美各地的其他地下秘密掩体。“高地特别地下设施”位于距华盛顿约90公里左右的弗吉尼亚贝里维尔的惠瑟尔山中搭乘海军陆战中队的直升机约需20分钟左右。“高地特别地下设施”是美国政府花了4年左右的时间、耗资10亿美元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美国政要末日核大战庇护所。该庇护所至今仍属美国最高国家机密之一据说总面积达60万平方英尺紧急情况下可以容纳数千人。里面分为医院、餐厅、娱乐和休息区外加一座应急电站、一个电台和电视台一条直通白宫的直拨电话线多个总储量达50万加仑的储水设施甚至还有一座焚尸炉。

 

“备份五角大楼”

   在“9·11”事件中同时打开庇护之门的还有最神秘的“美国国家预备联合通信中心”。

   这个中心位于马里兰州和宾州交界处的雷文洛克山距离白宫约170公里左右距离戴维营仅12公里。这个主要由花岗岩组成的庞大地下设施群自1953年建成以来其用途只有一个——“备份五角大楼”。也就是说一旦全面核战争爆发白宫和五角大楼被摧毁之后这里将担负起美国国防部和总统栖身指挥的双重角色。

   这个中心算得上是美国绝密中的绝密。

   整个地下设施总面积有70万平方英尺1000英尺厚的花岗岩层下四通八达的坑道如同一座地下大城市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设施可以容纳3000人以上。

   那些上世纪50年代亲自参加地下设施修建的人也对自己的经历守口如瓶因为他们当年是经过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和国防部层层审查才有资格参加设施建设的并且签署了终身不得向外透露任何情况的保密合同。该设施自建成以来也就是在今年“9·11”事件发生后首次全面启用。

 

奥弗特基地驻扎“末日飞机”

   关注“9·11”事件的人一定还记得布什总统在事件发生之后他的空军一号并没有立即返回华盛顿而是先降落在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后来又迅速赶往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弗特空军基地并且在那里一直呆到返回华盛顿为止。那么布什总统为什么进行这样的三级跳呢?

   秘密在于奥弗特空军基地有一个美国战略空军地下指挥中心而加利福尼亚马奇空军基地和路易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则是战略空军的两个备用指挥中心。布什在这里可以指挥全球的美军。

   更重要的是奥弗特空军基地还驻扎素有“末日飞机”之称的4架波音7474B型飞机。这4架代号为“视镜”的空中指挥所机身被漆成耀眼的银白色机舱与外界密封隔开从而确保舱内的电子通信设备不受到核爆炸造成的巨大电磁脉冲的干扰。这种飞机一旦起飞后可以不停地在空中飞行每隔几个小时由美国空军的加油机加一次油最多可以在空中停留72小时。所以布什乘坐的“空军一号”当时进驻奥弗特空军基地是作了最坏打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