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村”之一廖沫沙折腰记
(2016-07-02 00:03:20)
标签:
廖沫沙 |
分类: 冤假错案与平反 |
作者:李普
原载《随笔》2001年第8期
1967年有一次,廖沫沙同吴晗被揪到京西的一个矿里批斗。
批斗之前,两人被关在一间职工宿舍里。他看见吴晗愁眉苦脸地低着头,很同情,为了稍解吴晗的烦恼,廖沫沙低声地对吴晗说:“咱们现在成了‘名角’了,像梅兰芳、程砚秋似的,如果一台戏没有我们出场,那就唱不成了。”吴晗一听这些话,脸上立刻轻松起来,抬起头带着微笑问:“那我们唱的是什么戏呢?”廖沫沙说:“我们唱的是戏叫《五斗米折腰》。”
吴晗立刻懂了,这是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的故事,他是北京市副市长,也是一个地方长官,现在挨批斗,总要做喷气式,低头折腰。于是吴晗恢复了平时天真的姿态,要廖沫沙帮他算一算他的工资能买多少个五斗米。两人都算不出来。廖沫沙说:那就去掉“五斗米”三个字,简称《折腰》吧。廖沫沙这篇文章接着写了以后一些情节:
“就因为这一段对话,使两个人的心情大为轻松,而且也谈了一些别的事。在回城的火车上,我回想起这段对话,觉得有趣,在默想中凑了一首歪诗。”
书生自喜投文网,
高士如今爱“折腰”。
扭臂栽头喷气舞,
满场争看斗风骚。
“我作完这首诗,自己觉得很有趣,但身边坐着许多人,不敢笑出声来,只能在肚子里抽搐几下,也不敢当面告诉吴晗。”
“单身牢房”关不住
廖沫沙被羁押10年,写了不少检查、交代,以及思想汇报和给专案组的信,后来集成《瓮中杂俎》一书。我读着这本书,常常哈哈大笑。这位廖沫沙老兄,真正不愧为杂文高手,在老祖宗《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单身牢房”里被迫写作这类东西,他依然能挥洒自如,妙趣横生。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诚诚恳恳讲事实。不忌讳、不躲闪,只是前前后后仿照“帮们”的办法,戴上大而无当的帽子,叫你忍不住发笑。我想套用流行的办法做两句“顺口溜”:“实实在在作检讨,认认真真开玩笑”即使“帮们”有足够的智商,看得出廖公是在跟他们开玩笑,而且总是在耍他们,他们也抓不住他的小辫子。他们不能再责骂他大帽子底下开小差,因为他已经讲了足够的事实。这样的妙文奇文,实在值得公诸同好,“奇文共欣赏”。
廖沫沙在给专案组的信中竟有这样的标题:《不怕遗臭万年吗》。一次思想汇报的标题为:《是不是包括我在内》。在1967年3月18日《检查我的顽抗态度》中写道:
“在回答问题中,我说过:要讲实在话,我不熟悉某某某这个人,如果叫我胡说八道,我是不干的;
我说过:我的罪行已经很大,再加上一条两条罪行没有什么要紧;
我说过:你们这样逼供,什么问题也得不到答案;
我还说过:我已经罪恶滔天,再多添一些,也滔不到天外去;
我也说过:我是等人民来审判处死刑的,死吓不倒我。
……
昨晚我想了半宵,可能还没有想通、想全,我想,我这种顽抗性主要是来源于封建主义反动思想的熏陶。封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自视清高,傲慢跋扈,谁都碰不得、一触即跳、自己自尊,却不尊重别人,自己不能被别人碰,却不惜碰倒别人,这完全是剥削阶级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反动本性.
廖沫沙是在自己家里走的,只说了“不舒服”三个字,头一歪就走了。那么,他没有遭受什么肉体上的痛苦,唯有这一点我深感安慰,我要为他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