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丰子恺《艺术的眼光》想到历史

(2015-03-15 09:25:35)
标签:

眼光

物象

苹果树

房屋

丰子恺

分类: 转发博文

    丰子恺写道:“譬如这窗前有一排房屋,两株苹果树,人在窗中眺望,眼光从眼球达到房屋上及苹果树上。这人倘是小孩,这眼光大都是直线,只射在房屋及苹果树的表面。他只看见屋顶的形状,墙的形状,窗的形状,树的形状以及它们的色彩。但倘这人是熟悉当地情形的成人,他的眼光射到了房屋及树上,便会弯曲起来。他的眼光弯进房屋里头,想见这是人家的住宅,里头住的是某先生某太太和他们的子女。有时他的眼光再转一个弯,弯进某先生的书橱里,想见他有许多古书,在今日是非常宝贵的。他的眼光还可弯弯曲曲地转到某先生的皮包里,以及他的办公处,甚至某太太的箱子里,以及她的娘家……
    “又如,这人正在研究艺术,要为窗前景物写生,他的眼光也只注射在房屋及苹果树的表面,只看见它们的形状、色彩和神态。但倘这人正在研究工程,他的眼光就会转弯,弯到房屋的木料上,构造上,以及价值上去。倘这人正在研究生物,他的眼光也会转弯,弯到苹果树的根茎枝叶上去。倘这人是木匠,他的眼光会弯到树干的质料上去。倘这人是水果店老板,他的眼光还会弯到未来的花和果子上去……
    “可见各人的眼光不同,有的作直线,有的作曲线。因此各人所见的也不同。眼光直的,看见物象本身的姿态。眼光曲的,看见物象的作用,对外的关系。前者真正叫做‘看见’,后者只能称为‘想见’。
    “成人,研究科学的人,经营生产的人,看物象时都能‘想见’其作用及因果关系。却往往疏忽了物象本身的姿态。反之,儿童及艺术家,看物象时不管它的内部性状及对外关系,却清清楚楚地看见了物象本身的姿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