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我终于再一次站在这座朴素的墓前。
为什么还要再来呢?
陆续地,我跑了上海、广州、葫芦岛、锦州、沈阳、四平、哈尔滨、武汉、石家庄、天津等大中小城市。经过蜜蜂采蜜般的辛苦搜集,我终于搜集到一千多张专题照片。这其中,有我自己拍的200多张。
面对大丰收,我突然想到,在我居住的北京,还有那么多的“果实”没有“采摘”。
在北京,我应该去拍西郊机场、密云水库、怀柔、小汤山、以及城中散落的一些“景点”。而我最想去拍的,是我曾经去过的居庸关脚下东园村的潘景寅墓。
一年半前,在潘景寅墓落成时,我曾经去拍过。只是那时用的是小型摄像机,却忘了拍一张照片留念。再去一趟潘景寅墓应该不成问题,我已经去过多次,只是我一向不记路。问路也不成问题,我从潘景寅儿子那里问到了应该很好找的路,又仔细查看了地图,信心十足上了路。
走高速路,顺利到了居庸关。出关左拐,经过那块“居庸叠翠”的石碑,再向左,从辅路掉头向南。看见银行绿化基地的牌子,钻桥洞,过桥,就到了东园村的铁路边。在我的印象中,向南不久就应该向西,可是走了好一段,不见银行绿化基地的牌子。我觉得走过了,掉头回来,发现那块银行绿化基地的牌子捉迷藏般跑在东边,桥洞也在东边。既然西边没有桥洞,那只好钻东边的桥洞吧。钻过黑黑的桥洞,走过小桥,我认识了,是这里。怎么跑到东边了呢?再一想,东园村嘛,自然在居庸关的东边。过了桥,往左拐,再右拐,然后钻一个洞,就到了银行绿化基地的大门前。问了一下路,向东,很快就到了那个熟悉的小停车场。
我一个人上山,没有再向村人问路,自信会找到。沿着山边向东,地里的玉米都砍倒了,路好像也有变化。我觉得到了,却一时又不知该从哪里上山。地里有一个穿着旧军装的老农民在干活,我问他,他说不是这村的,不知道。我又沿着土路继续向东,因为我记得,再往东似乎没有路。但越走越觉得不对,没那么长,我只好顺山路下山,过铁路到了东园村火车站。我问一户正在装修房子的村民,他们是新搬来的,不知道。不过他们告诉我,西边有老住户。我往西走了几步,看见东园村的站牌,这地方我认识,我曾经在这里拍过几张照片。我拐进孙二哥家,本来不想麻烦他的。我这天安排的很满,还要去小汤山航空博物馆和西三旗。我自己上山拍几张照片就走,他走得慢,耽误时间。可是现在找不到,不能白来一趟。孙二哥的门没锁,我走进熟悉的小院,眼睛一亮,山上的金黄玉米原来都藏到了这里。孙二哥说,你再晚来几分钟,他就遛弯去了。还是我运气好,绕了一圈,他拄着拐带我重新上山。也幸亏他带我上山,要不我一个人还真有点害怕。
墓还是老样子,只是今年清明,潘家人在这里种了一些小松树。
匆匆拍了几张照片,也没有回头看,就下山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来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