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画——读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有感
(2016-09-18 17:57:55)
标签:
历史 |
近日闲暇时,认真拜读了蒋勋所著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一书,书中从我国早期的甲骨文和象形文字讲起,到彩陶上的绘画和文字,以及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图案,一直讲到清末民初,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绘画、雕塑、漆器等美术演变发展史跃然纸上,不禁深深被智慧的、古朴的,中国人独有的大美所感动,更为其中所蕴涵的哲理所折服。
书中有幅取材于汉代四川打井取盐的砖画《制盐场画像砖》,当时四川多盐井,在山区打井取盐很普遍,工人在地面下工作,原本是看不见的景象,艺术家对这一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表现的题材,在砖画中充分地发挥了想象力,运用自由表现、透明处理的手法,非常巧妙地把工人在地下分三层打井的工作情形都表现了出来,呈现在观赏者的面前,可以说是汉代四川地区的生活实录。连作者也感叹到:“画画有时也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看了汉代盐井这件作品,我们就会有信心,再困难的题材也都可以表现出来了。画画上对这种困难的突破,也正好证明了解决能力,是因需要而提升的。”看到这里,使人深思,促人践行。
另有一幅魏晋时期的《采桑图砖画》,画面简洁,画法非常自由,寥寥数笔就将穿戴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人物在采桑的细节表现出来,特别类似现代儿童画的朴拙。这幅画让我想起了今年夏天,为了养家中的蚕宝宝而去采桑叶时的矛盾心情,只见粗壮的树杆上仅残留十几片叶子,原先画面上的那种自然和谐的氛围荡然无存,这幅画是否也在警示我们后人,到底人类和大自然该如何和谐相安地相处呢?
在书中还赏到顾恺之画的《女史箴图》,“女史”指的是宫廷里的妇女,“箴”是规劝的格言,是教宫廷里的妇女该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这种通过绘画提倡道德的手法,和中国人从小到大一直在读的《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所起的作用应当是一致的吧。
感谢作者,将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展现给我们,传承给子孙,丰富我们的阅历,涤荡我们的心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