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生活
(2009-02-07 15:31:17)
标签:
散文诗诗意文学体裁刘半农中国黄炎文学情感博客圈文化 |
分类: 随笔/杂谈 |
诗意的生活
------也谈散文诗
黄炎
我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 2卷 7期的《中华小说界》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年 4卷 5期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对于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五四时期的刘半农、徐玉诺、许地山、焦菊隐、徐志摩等人都有散文诗发表。鲁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郭风、柯蓝等作家创作的散文诗在中国新文学中有相当的影响,其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如今,由于散文诗在文学领域里立于诗歌和散文的接壤之处,极容易被边缘化,所以,我们在散文诗创作中应当极力避免,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是在题材上向散文学习,在语言和形式的精美上向诗歌借鉴,充分发扬既有散文特点,又有诗歌之美的优势。
二是由于网络文学的兴起,使得散文诗鱼龙混杂,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并不多见。这就要求我们一些实力派的散文诗作家要力求创新,在题材、语言、形式上有独特的创新,创作出好的精品。
三是散文诗要有哲理性。哲理诗散文诗的核心所在。有了哲理,人们读起来才有味道,才会百读不厌,才会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四是散文诗要要深度,要短小精悍。目前一些作者写的散文诗过于冗长,篇幅很长,散文诗不像散文诗,散文不像散文,写成了四不像,这就亵渎了散文诗的美感,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五是散文是要有美感。要有意境美,要有语言上的美。正如散文诗作家离离说的“三文贵在情真,散文诗重在意美。它可以是朦胧的美、抽象的美、空灵的美或具体的美。”“感觉散文诗像书写者思想的河流,有动感、有节奏,它的美是从语言一只深入到文体核心的。”
六是散文诗讲究幽默。具有幽默感的散文诗读起来俏皮、可读性强。写作的时候,语言讲求诙谐,具有深度。
七是散文是要通俗化,要抒发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散文诗作家三米深所说“散文诗应该是优美的,通俗的,给人以美感、启迪、安慰。散文诗应该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不仅是合阅读,还要适合朗诵。”“散文诗应该是一个人的心灵史”
八是散文诗人要具有很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写出好的散文诗作品。散文诗人在生活中要不断修身、修心、修德,只有如此,诗人的灵魂和心境就能回归与最初的宁静与透明和纯净,写出来的散文诗就会清澈透明,达人心底。给我们以诗意的想象,诗意的生活!
我认为,如果我们的散文诗作者做到了这些,就可以防止散文诗着红文学体裁的边缘化,可以使散文诗在文学领域里异军突起,走出一片更广阔的新天地!

加载中…